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5 09:24:51
【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经眼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插入眼动脉局部注入尿激酶25~50万u进行溶栓治疗。结果8例中,4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6个月后0.1~0.3者3例,>0.3者1例。其中1例从光感提高到0.25,1例从术前0.1提高到0.6,1例从术前指数提高到0.3。3例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1例从术前指数下降至光感。2例术后并发脑梗死伴肢体瘫痪。结论早期应用超选眼动脉插管及溶栓可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但应注意术中术后并发症。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临床的急症之一,由于其发病迅速,可预测性差,可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临床中药物治疗作用甚微,鲜有抢救成功的报道,近年来我院采用经血管内超选择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1998年以来,有8例患者行超选择眼动脉插管,局部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男5例,女3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为48~63岁,其中4例为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阻塞,4例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阻塞,发病时间3h~4天。8例中有糖尿病史者4例,有高血压病史者3例,有风湿性心脏病史者1例,发病伴有脑梗死者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接受过常规扩血管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而行介入治疗。8例中治疗前仅存光感者2例,眼前指数者4例,0.05和0.1者各1例。
1.2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首先检查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视野、眼压和眼底形态学改变,并行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造影,以了解眼底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情况。实验室检查包括凝血功能检查、电解质、血糖、头颅CT检查,以排除脑出血和脑梗死。
手术方法:局麻下经股动脉置入6F导管引导至颈内动脉。在DSA造影确认眼动脉开口,再应用同轴导管技术,将SP微导管送入眼动脉开口,此时做眼动脉超选造影,以了解阻塞程度和范围,然后经微导管缓慢注入稀释的尿激酶25~50万u,推注中,间断将微导管撤出眼动脉,以短暂恢复其血供。对因眼动脉口狭窄或闭塞微导管插入有困难者,将导管口置于眼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虹膜段,再推注溶栓剂。30min后复查造影,判断溶栓情况。最大剂量控制在50万u之内。术后一般常规应用1~3天的低分子肝素0.4ml,每12h1次,皮下注射。
2结果
8例(8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资料及行溶栓治疗前后情况,见表1。
表18例(8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资料及行溶栓治疗前后情况(略)
2.1动脉再通情况8例患者中有6例溶栓后4h内做了眼底荧光造影检查,3例显示视网膜动脉充盈正常,视网膜逐渐红润,提示动脉已再通;2例显示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仍延长,但较术前有明显缩短;提示动脉部分再通;1例未有改变,提示动脉未再通;另2例因并发症未能做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2.2视力情况8例患者经溶栓治疗,6个月后复查视力:<0.1者4例,0.1~0.3者3例,>0.3者1例。其中1例从光感提高到0.25,1例从术前0.1提高到0.6。1例术中发现眼动脉开口栓塞而溶栓失败,视力未有改变。6个月后视力仅存光感。
2.3并发症2例术中及术后出现偏瘫,均于2周内逐渐缓解,未出现脑出血及其他并发症。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