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劈裂症二例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5 09:17:19    

 视网膜劈裂症是指视网膜的内层本身的层间分离。文献报导可分为3类:t.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2.老年性视网膜劈裂症;3.牵拉性视网膜劈裂症。

  视网膜劈裂症临床少见。我院1999年遇2例报告如下。

  例1,男,19岁,学生。主诉自幼双眼视力差。体检时发现双眼底有膜状漂浮物,在外院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脱离”。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双眼0.12。眼底:右眼视盘下方白4;30至9:00处视网膜呈纱膜样隆起,6:00距视盘2PD及4PD处可见2个(1x1.5)PD大小的卵圆形视网膜内层裂孔,8;30距视盘5PD处可见(1x2)PD大小的卵圆形视网膜内层裂孔,膜的表面有细小弯曲的视网膜血管分布,透过裂孔可见外层变性的视网膜,色泽污暗,呈颗粒状且有色素沉着,膜的周边呈锯齿样改变。左眼颖下方视网膜呈纱膜样隆起.4:00及5:00距视盘3PD处可见2个(1x1)PD大小的圆形视网膜内层裂孔,膜上可见细小弯曲的视网膜血管,透过裂孔可见外层变性的视网膜,其色泽较暗,呈颗粒状。双眼视网膜外层均未见裂孔。

  例2,男,58岁,衣民。主诉右眼被竹竿碰伤后眼前黑影飘动1周。眼部检查:视力:右0.06,左0.1,均不能矫正。右眼玻璃体内絮状混浊。眼底:右眼视盘颖下自5:00至10:DO处视网膜异苏白色纱膜样隆起,呈不规则形向周边延伸,5:30距视盘2PD处可见一(1x1.5)PD大小的卵圆形视网膜内层裂孔,6:30及9;30距视盘4PD处可见2个(3x4)PD大小的不规则视网膜内层裂孔,透过裂孔可见外层变性的视网膜及血管。左眼视盘濒下自2:30至8:00处视网膜呈纱膜样隆起,呈不规则形向周边延伸,3:00及4;00距视盘4PD及3PD处可见2个(2x4)PD大小的视网膜内层裂孔,孔周围可见2个(0.5x1)PD大小的卵圆形视网膜内层裂孔,透过裂孔可见外层变性的视网膜及血管。双眼视网膜外层均未见裂孔。

  讨论:视网膜劈裂症是指视网膜的内层本身的层间分离。文献报导可分为3类:1.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2.老年性视网膜劈裂症;3.牵拉性视网膜劈裂症。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发生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属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年人,患者多为男性,多伴有远视性屈光不正,不能完全矫正。劈裂多见于颖下象限,双眼对称,其内层薄如纱膜,上有视网膜血管伴行,伸人玻璃体,故亦名先天性玻璃体血管纱膜。膜上常有孔洞,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其数目和大小不等。例1即属此类。老年性视网膜劈裂症发生在邻近内核层的外丛层。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与性别及遗传无关,多数认为与屈光状态无关,也有人认为远视眼多见,多为双眼发病,并确认周边网膜囊样变性是本病的基础。例2应属此类。

  视网膜劈裂症常易误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劈裂症仅从内壁可查到裂孔,透过裂孔可见变性的视网膜外层呈颗粒样外观。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的分离,脱离之视网膜随体位变动且厚而浑浊,隆起表面起伏不平,可查到视网膜裂孔,裂孔下为均匀一致性桔红色的脉络膜,常有玻璃体变性、近视,突然的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以上可供鉴别。

  静止性的视网膜劈裂不需特殊治疗,可只作定期随诊。亦有报导用氢激光治疗取得较好效果。如合并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原则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相同。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