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5 09:19:14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利用超声波诊断儿童白瞳症的方法,对33例儿童白瞳症病例的诊断方法及现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利用诊断结果对某些病例的超声特征进行了讨论。结论:超声检查诊断儿童白瞳症有重要价值。
儿童白瞳症是由多种眼病引起的常见临床体症,由于部分患儿屈光间质不清,给医生的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我们共探查了33例白瞳患儿,根据各病例在眼部超声的不同特点加以鉴别,效果很好,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单眼19例,双眼7例14只眼,患儿的平均年龄为3.5岁。该组病例中先天性白内障最多,占总数的4600,共15例;其次为眼内炎,共9例,占288;第3位是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共5例,占16Yo;第四位是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st病),共3例,占900;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fentHyperplasticVitreous,PHPV)为1例,占3%
我们对白瞳患儿的诊断采用BME-200眼科A/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lOMHz。被检查者平卧、闭眼,探头轻置眼睑,做眼球横切及纵切,清楚显示眼球内诸结构。对欠合作的患儿检查前口服6.5%水合氯醛,待患儿深睡后检查。
结果
或半圆形光团,回声强弱不一,眼轴长度平均在20毫米左右,5例均有钙化斑,玻璃体光团内发现钙斑是诊断RB的重要标志,术后病理证实5例均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B)o
眼内炎为9例,占总数的280o,临床检查均有眼部外伤史,可见外眼红肿。超声探查发现玻璃体暗区内可探及弱点状回声,活动度大,1例眼轴为19毫米,其余8例眼轴均在20毫米以上。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st病)3例,占9%,最小的患儿为4岁,最大的为6岁,三例均为男性,3例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st病)均合并网脱。超声探查发现眼底光带变厚,玻璃体暗区内高度隆起的网膜下,致密的弱点状回声随眼球运动时呈流沙样改变。
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1例为2个月婴儿,单眼,伴有先天性白内障。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是原始玻璃体未能萎缩且继续增生得一种玻璃体先天异常,在晶状体后形成纤维血管膜或组织团块。超声探查发现玻璃体暗区可探及锥状条索状回声,尖端连于晶状体后囊,另一端与眼底光带相连,眼轴明显变短,为17毫米。
33例白瞳症中以先天性白内障最多,15例中单眼为11例,双眼为2例4只眼,临床体征为出生后晶状体混浊,我们对其中的单纯性先天性白内障进行检查时发现,晶体后囊密度增高,球内无明显异常回声。
视网膜母细胞瘤(R8)5例,占总数的160o。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J山寸期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是直接危害视力及生命的严重眼病,其中双眼2例4只眼先后发病,最小的患儿年龄为2个月,最大的也仅为2岁。超声探查时发现玻璃体暗区内可探及圆形讨论
儿童白瞳症大多是由家长偶然发现患儿瞳孔发白、发黄来就诊,五类白瞳症中除视网膜母细胞瘤(,KB)外,如果能早期诊断,一般都可治愈。但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RB)来说,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不仅会导致患儿丧失视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是一种致盲的恶性肿瘤。据有关文献报道,视网膜母细胞瘤(-KB)病例中,三岁以下患者占80Yo,双眼发病占l/3-1/4,因此在检查中若发现患儿单眼发病则必须观察另一眼;有时B超下很难鉴别浸润型KB与coast病,此时可借助于彩超。
总之,B超鉴别儿童白瞳症有其独特的优点,对儿童眼睛无害且可反复进行,在一定程度上眼部超声动态下观察病变组织结构及血流与CT,MRI相比较更显其优越性。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