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6:39:21    

 

现状:大部分人出现并发症才来治

■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 通讯员 温志勤

“住院?太夸张了吧?”上个月,王阿姨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空腹血糖达到13.8mmol/L(小于7为正常),当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时,她当即回绝。“像王阿姨这样的病人很多,如果病人自己没有意识到糖尿病的危害、进行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后果将是诸多并发症和昂贵的医疗费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的周佩如副主任认为,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宣传面不够广,能得到正确教育的患者远远少于需要教育的糖尿病人群。

发现有病时八成人出现并发症

陈女士今年55岁,体检的时候发现血糖高,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陈女士坚称自己没病而拒绝,后来在儿女的耐心劝说下住院,住院期间看到各种因为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病友,她才感悟:“原来糖尿病这么可怕啊,我一直以为没症状不算病!”

人们一向认为有了具体症状才是“有病”的表现,加上担心去医院看病麻烦,费用高,往往忽略了对糖尿病的普查。有资料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初诊时约80%已出现慢性并发症。由于我国患者病情控制差,绝大部分病人临床诊断时已经出现并发症,因而肾、眼、心脑血管、足等病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国外。

周佩如副主任介绍,虽说临床上有诊断标准,但是否有症状因人而异,有的人空腹血糖高达15mmol/L都没有症状,由于健康教育的缺乏,很多人诊断出来也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而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糖尿病教育是最重要的,只有糖尿病人实现了科学的自我管理,包括监测血糖、掌握自己的饮食规律、合适的运动、规范用药,才能减缓糖尿病的病程。因此,某些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例如:家族有糖尿病史、曾分娩过巨大儿、多次流产或死胎而原因未明者每年需普查血糖一次,达到对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健康教育护士更专业

陈女士患了糖尿病好几年,从来没有进行规范的治疗,后来到周主任的门诊“了解情况”。周佩如副主任提出建议,并推荐专科医生,在那之后,陈女士成了她的“常客”。

她们除了出门诊对病人的护理进行详细评估,还指导病人监测血糖和用药,每3个月或半年进行电话随访或预约病人来诊。“感觉病人太需要这样的教育了。”专家说,主动接受教育的病人还要做到“言行一致”,即回家后要执行“方案”,才能控制好血糖。“医生治已病。护士治未病。”周佩如副主任认为,医生给出的是临床治疗方案,而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不是光靠药物可以控制的,正确、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决定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出诊护士有多年的护理经验,可以给病人量身开出“饮食处方”和“运动处方”,多管齐下才能做到血糖控制达标。

健康教育要多管齐下

李婆婆住在广州老城区,患糖尿病10多年了,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只能勉强吃药控制血糖,买不起血糖仪和试纸,李婆婆监测的次数很不规律,每次都要等到医院有糖尿病义诊的时候去测血糖,“有时高,有时低,控制不好。”李婆婆说。

专家认为,血糖控制除了病人本身要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外,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同样重要。她介绍,目前糖尿病的教育主要有几种方式,一是在广州部分医院开展的糖尿病护士门诊,这是一对一的教育;二是在医院开展的健康讲座和义诊;三是在社区开展的义诊。这些都需要专家资源和经济支持,而目前的状况还不足以满足糖尿病人的需求。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