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应注意区别
俗话说,一个喷嚏是有人想,两个喷嚏是有人怨,三个喷嚏是感冒了。
对于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大多数人的认知是感冒了。北京中医院呼吸科主任苑惠清提醒大家:过敏性鼻炎也有类似症状,不可把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现在秋高气爽,天气干燥,而早晚的天气又往往反复无常,这就导致很多既有鼻炎患者不停地流涕、鼻塞、打喷嚏,而过敏性鼻炎的初期反应又和感冒很相似,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感冒时的初期症状。在过敏性鼻炎多发的季节,临床上曾发现不少患者误将过敏性鼻炎当作感冒来治,自己胡乱吃一些感冒药,但仍有流鼻涕、打喷嚏不止的现象。
据苑惠清主任介绍过敏性鼻炎一般是经年反复发作的病。一遇冷空气及过敏源的刺激便会发作。一般感冒一周后,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而过敏性鼻炎则不然,症状会反复发作,并不会因服用感冒药而使症状减轻。因此,苑惠清主任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有疑似感冒的症状出现,服药一周后症状又未能缓解,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以确诊是否患有过敏性鼻炎。
谨防秋燥侵扰呼吸道
苑惠清主任认为呼吸系统疾病跟周围环境关系密切。温热湿润对呼吸系统来说是舒服适宜,阴冷干燥容易使呼吸疾病发作,中医称之为“外邪引动内邪”。
苑惠清主任指出秋季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发期,它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另外,有哮喘病史的人对气温、气湿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极为敏感,而且适应能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
苑惠清主任认为有着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病史的人缓解期的治疗非常重要,要在缓解期因人而异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在高发期,一方面患者要积极治疗,另一方面要注意保健。从初秋开始,就要意识到天气的变化,做到生活起居有度,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其次,在饮食上,患者要少吃甜腻味重、辛辣性热的东西,这些都容易刺激咽喉分泌物增加。
秋天贵在润肺
秋天不少人会出现口干、鼻干、皮肤干,如原有气管炎的人就会出现干咳少痰,乏力消瘦的现象。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指出这是秋燥的表现。她认为秋天天干物燥,燥胜则干,肺最怕燥,而燥气最易伤肺,所谓燥气通于肺,所以秋天最易肺燥津亏,加之夏天的炎热本已伤津耗液,到了秋天,雨水减少,于是肺燥就明显起来。所以,秋天最需要润肺。
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就应该补充一些养阴生津的食品,梨、藕粉、杏仁、百合、香蕉、猕猴桃、葡萄、柚子及油麦菜、萝卜、芹菜等应多吃。
杨力认为,今秋气温高,不少人属温燥,除口干、唇干、鼻干之外,还有咽痛、鼻涕有血丝,甚至口鼻生疮、口臭、尿黄便干,这种情况属肺胃燥热,就应清凉润燥,用菊花3克,黄芩3克,麦冬5克,桔梗5克,金银花3克,甘草3克泡水饮。
警惕消化性溃疡
“秋天一到,消化性溃疡的病人比平时多两成左右。”同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钱冬梅说。
据钱冬梅主任介绍,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的溃疡,是胃和十二指肠黏膜上发生了溃烂。消化性溃疡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秋季气候波动性变化较大时为多见,而且与地理、气候、民族、遗传和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现在已经认识到与上述因素有关外,与胃内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关系更大。大致来说,10个人中会有一人在其一生中被消化性溃疡光顾。当今,医学研究发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90%,胃溃疡超过80%。幽门螺杆菌含有尿素酶、空泡细胞毒素和细胞毒素等,可使胃与十二指黏膜变性坏死,导致溃疡的发生。
钱冬梅主任指出,胃溃疡一般的症状是在饭后会出现胃部疼痛,而十二指肠溃疡则正相反,是在空腹状况下易出现疼痛反应,有时在夜间也会发生。这两种溃疡都是一到季节交替的时候病人就会增加,而且有自己的节律性和周期性。
钱冬梅主任指出,消化性溃疡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主要有两大因素:精神压力和饮食习惯。临床观察已经证实,心理压力大和情绪紧张焦虑,与消化道溃疡的复发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消化道溃疡是医学界认定的五种心身疾病之一。因此,要把调节心理压力当作第一重要的因素来对待,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平和心态,学会给自己“减压”,这是预防胃溃疡的“首要功课”,在此基础上,戒烟限酒,饮食规律,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遵医嘱服药,才会减少复发。
婴幼儿当心秋季腹泻
幼儿秋季腹泻是一种轮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肠炎。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以1岁半以下的婴儿多见。发病季节多在9-12月份,故称为秋季腹泻。
钱冬梅主任介绍,秋季腹泻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因疾病早期30%-50%的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所以有人认为呼吸道传播的可能性也很大。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经过1-3天发病,病初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呕吐现象,持续2-3天。多数患儿有发热,体温多在38℃至40℃之间,持续1-4天。病后两天出现腹泻,大便每日10次左右,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呈花绿色或乳白色,可有少量黏液,无脓血,无腥臭味,腹泻多在病后4-7天自愈,少数孩子腹泻可持续20多天。秋季腹泻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服用抗生素有害无益。
在预防小儿秋季腹泻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给宝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喝生水,不乱吃不洁净的食物。对宝宝的饮食用具,如奶瓶、汤勺等,在每次用前和使用完后都应该用开水洗烫,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处在哺乳期的母亲应注意乳房的清洁,勤换内衣,减少宝宝感染病毒的机会。加强宝宝的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
糖尿病患者秋季饮食控制至关重要
北京电力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刘颖认为,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季节交替气温的骤然变化对人体而言是应激,而人体内的应激激素有升糖激素,会刺激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升高。糖尿病患者免疫力比较低,对季节变化敏感,如饮食不得当,会造成血糖波动,严重者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刘颖认为,控制糖尿病的关键是平衡膳食,蔬菜、
水果对糖尿病患者是必不可少的。秋天,糖尿病患者可适当食用百合、银耳、莲子、藕、枸杞等含糖分低的食物,即养阴益气,又不会造成血糖大的波动。如果血糖稳定(不超过11.00mmol/L)可以吃适量水果,以苹果、梨、猕猴桃,柚子,西瓜等含糖分较低的水果为好,把握好时间和量。时间选在两餐之间,西瓜一天一斤左右,其它水果则半斤左右,当天应相应减少主食半两。
李长泽/文 东方IC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