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工业百强市场竞争力 面临着考验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6:49:49    

 2006年百强企业整体销售规模比
2005年增长了11.27%,低于全国平均
增长速度;百强企业整体销售规模占
我国医药工业市场规模的比重也由
2005年的34.60%下滑到2006年的
32.92%。

世界药品市场是一个高度集中的
市场,不过近年来,集中度也出现了
动态的调整:大企业在千方百计寻找新的“重磅炸弹”药物,补充发展后劲;生物技术企业和一些拥有研发优势的中
型企业表现更为活跃。其中,中国药品市场的增长率高出世界药品市场近10个百
分点,也正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

全球市场增长放缓

近年来,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趋缓,稳定在7%~8%之间。药品市场的集中度
也出现稳中微调的趋势。就区域药品市场而言,北美地区所占的比例已经从2002
年的51%下降到2006年的47%;日本药品市场的占比也出现萎缩,从2002年的12%下
降到2006年的9.3%;而欧洲和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洲新兴市场正在缓慢崛
起,在世界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有所上升。

受品牌药物专利到期、畅销药物因不良反应撤市、R&D产出率下降、各国对医
药费用严格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制药工业巨头的市场份额也受到冲击。《财
富》杂志500强企业名单中,历年上榜的医药企业数量基本保持在12~13家,其中
前3强的合并营业收入(包括药品销售收入在内)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近两年出
现了下降的趋势,2006年的占比为22.89%。前10强的占比下降更为明显,从2002
年的62.88%下降到2006年的53.42%,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2002~2006年期间,世界制药企业50强中,前3强合并药品销售收入在世界药
品市场的份额,在2004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峰值,突破了20%,但是现今又回落到
18.93%的水平;前10强的合并药品销售收入也出现类似的变化,2006年的在世界
药品市场的份额为42.28%。

“百强”体现中国制药业现状

中国制药工业产品销售额排前10位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占中国制药工业
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0.0%,全球前10位制药企业占全球药品销售收入比重为
42.28%,全球前10位的市场集中度几乎是中国前10位制药企业市场集中度的4
倍。

而从单一企业规模来看,2006年中国制药工业前10位企业总体市场规模为528
亿元人民币,而同期全球药品销售第一的辉瑞公司的年销售额就高达450.8亿美
元。

我国医药市场是世界新兴的药品市场之一,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让我们不能与
发达国家同日而语。中国制药企业百强是中国制药工业的“领头羊”,是我国医
药先进生产力水平的代表。因此,分析近两年中国制药百强工业(下称“百强企
业”)的运营情况,可以进一步研究中国制药工业的集中度发展水平。

2006年百强企业整体销售规模比2005年整体销售规模增长了11.27%,低于全国
平均增长速度;百强企业整体销售规模占我国医药工业市场规模的比重也由2005
年的34.60%下滑到2006年的32.92%。近两年,百强企业在中国医药工业的市场规
模未能进一步扩大。这除了和政府宏观措施相关外,与我国企业自身素质也密切
关联,如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

在百强企业内部,前3位乃至前10位的企业在百强企业整体销售规模中的比重
均不及前一年,其中排名前3位的这一层次由于基数较大,增长速度是百强企业内
部各层次中最慢的一个;排名第11~20位和第21~50位的企业在百强中的比重较
2005年同一层次有所提高,其中第11~20位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是百强内部增长最快的层次;而排名51~100位的企业所占比重也低于同层次。

医药商业亟待走向集中

目前,中国的医药批发企业8000多家,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在微利的水平运
作,市场集中度水平较低。2005年,我国医药商业销售百强中前3大企业的合并市
场份额为24.96%,而同期,美国和日本市场前3大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96%和67%。

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的盈利水平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5年,医药批发
企业的毛利率为6.2%,而世界主要药品批发企业的毛利率平均值是7.9%,净利率
则是中国的两倍,达到1.2%。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医药商业的集中度已经明显提升。据中国医药商
业协会历年商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5年,医药商业百强的总体市场份额已经
达到67.85%,比2001年提升了9.14个百分点。前3强和前10强的市场份额也在稳步
提升,前3强的销售收入占了四分之一强,前10强的销售收入比重也接近50%。近
年是国家出台医药行业政策较为密集的年份,医药商业的整合趋势将愈演愈烈,
集团化、规模化将带来一定的成本优势,从而使盈利水平有所提升。

两个终端发生变化

百强企业在医院终端的集中度分析。

医院终端是药品实现销售的重要途径。下面具体分析全国医院用药情况和百
强企业在医院用药情况。

从医院用药治疗类别来看,2006年百强企业整体医院用药结构与全国医院用
药结构基本相似,但有较小差别。糖尿病用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
物是百强企业在医院购药金额前10位治疗类别中较有优势的类别。

从单一药物品种来看,百强企业在医院用药和全国用药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性。2006年百强企业以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排名第一,而全国市场则以人血白蛋
白排名第一。

再从百强企业所占比重变化来看,百强企业在全国前10位治疗类别和药物品种
中表现各不相同。在医院前10位治疗类别中,百强企业销售所占比重略有下滑,
由2005年的31.17%降低至2006年的29.58%。

而在全国排名前10位的单一药物品种当中,百强企业销售所占比重呈上升趋
势,其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41.19%上升到2006年的44.35%。

如数据所示,2006年整体百强企业的集中度不及2005年水平,但百强企业在
医院终端销售中,其无论在前10位治疗类别还是前10位单一药物品种上,百强企
业均表现为市场高度集中。尤其是在专科用药领域——糖尿病用药和肿瘤用药方
面。

在百强企业的前10位单一药物品种当中,除个别产品外,平均每个品种的市
场集中度均高达80%以上,这一高市场集中度的趋势还将延续。

各连锁药店在药品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分析。

近年来,国内的连锁药店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3万家药店中,《中国药店》杂
志评选的连锁药店百强所占药品零售市场的比例从2003年的29.68%上升到2006年
的44.96%,前10强的销售额占比达到16.77%,有实力的大型连锁企业仍将是未来
一段时间零售市场的主导。

但是目前连锁企业仍有1600多家,合计门店已超过65000家。连锁药店行业内
部的集中度还比较分散,前3强和前10强在百强中所占的份额似乎停滞不前,离高
度集中规模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距离。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