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余海蓉
中青年成猝死高危人群
著名笑星、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
文在家突发心梗猝死;著名小品演员
高秀敏、相声大师马季、著名电影演
员古月也都死于心脏病突发。
娱乐圈
名人心血管疾病猝死事件接二连三地
发生,也引起了人们对突发心血管疾病的关注。
何谓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出乎意料的突然
死亡。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心源性猝死的定义是: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
先有骤然发生的意识丧失的因心脏性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但也有学者将发病后
24小时内死亡者也归入猝死之列。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心脏病猝死患者约50万,
而且正在日益增长。有资料显示,心脏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特别值得重
视的是,中青年已经成为心脏病猝死的高危人群。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干部保健科主任田小园告诉记
者: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的。
何谓冠心病?营养心脏的血管位于心脏的表面,因其形状像一顶王冠,因此人们
称之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保证心脏有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使它日夜不息地跳
动。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使血管管径变窄发生阻塞导致心肌
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心脏疾病。如不及时预防和治疗,严重时引起心肌梗死,导
致心脏猝死。
脑力劳动者易得冠心病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干部保健科主任田小园说,预防
冠心病,首先要知道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加以控制。冠心
病是一个多因致病疾患。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生
活方式等密切相关。遗传因素、
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超重、
缺乏锻炼、紧张和心理压力、
糖尿病等都可以增加得冠心病的风险。
这些猝死的艺术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长期血管压力大、体质偏胖,
精神劳累并且紧张,当饮食不注意加上作息不规律时,就很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和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发生心梗。
近年来,我市冠心病的发病人数在逐年上升,这其中脑力劳动者得病人数最
多。与脑力劳动者活动少、压力大、应酬多、烟酒多、生活不规律有关。有调查
显示,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企业主管以及新闻工作者都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心脏是身体的“发电机”,拥有健康的心脏才会有健康的体魄。在冠心病的
高危因素中,除遗传外,其它的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控制和改善的。预防冠心病,
首先要有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吃低盐、低脂饮食,不要暴饮暴食,加强
运动,保持心态的平和,这些都很重要。
其次,定期为心脏做个体检是必不可少的。中青年心脏病突发往往没有明显
先兆,他们身上往往没有急救药物,猝死危险性很大。侯耀文的家人也说他没有
心脏病的病史。但是,一般来说,发生猝死的都会有基础疾病,比如说高血压、
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冠心病等,只是患者本人没有察觉而已。
四十岁以上每年要做心脏体检
临床来看,40岁以上的人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高”现象比较多,
而这正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干部保健科曾为深圳一个
社区4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健康体检,在被检的360位居民中,查出血压高者达
190人,占52%;血脂高达170人,占47%;空腹血糖增高者达150人,占41%。其
它还发现有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
英国媒体曾报道,英国权威医生就建议,想远离心脏病困扰,40岁以上的人
群最好每年能进行一次心血管专科方面的体检,了解血压、血脂、血糖以及心电
图、心脏功能方面的情况,将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时控制。这样,人们
患心脏病的风险就可以降低一半,中风的几率也会大大减少。
有几类人要特别重视心血管疾病的体检:一是锻炼少、压力大、喜烟酒、生
活不规律的人群,二是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的,三是家中
直系亲属中有心血管疾病早发家族史(男性55岁以前、女性65岁以前得病)的,
这些都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