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
茶,这其中,食盐是可使食物变换出
无穷风味,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用
品。
但是,人体每天需要摄入多少食
盐?食盐多少对人体又有什么影响
呢?很显然,长期食盐过多对人体的
健康是不利的,它会导致
高血压、骨
质疏松等。有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天食盐量由6克改为5克。3.5克的盐也就是装满一啤酒瓶盖。但是,
即使知道用啤酒瓶盖可以衡量,能够真正照着去做的人也少之又少。对此,李惠
利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孟祥中特别提醒:长期高盐饮食是高血压、胃癌等疾病
的诱发因素之一,生活中因尽量少用盐,让自己口味淡一些。
人体每天需要摄入多少食盐?当记者就此在本市乐购、欧尚等几个超市随机
调查几十位市民时,只有四五位老人不敢肯定地回答“6克至8克”或“6克至10
克”,有两位老人答完了还特别补充一句:“我们有高血压,知道多吃盐不好。
但平时烧菜放盐凭经验,谁还去称几克几两啊!”一位王姓青年告诉记者,自己
特别嗜好吃腌制的咸蟹咸泥螺,没有这些东西“下饭”,就感觉吃饭没有味道。
“三天不吃咸菜汤,脚骨酸汪汪”,这是一句对大多数宁波人来说都不陌生
的“宁波老话”。采访中,不少市民跟记者提到这句“老话”,还强调道:三天
若不吃点“咸下饭”,确实会有没力气的感觉。
确实,盐是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钠和钾
是人体电解质主要成分。钠在细胞外,钾在细胞内,两者共同捍卫着身体细胞内
外渗透压、水分和酸碱值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钠含量增多,则会对人体造
成危害!用专业的话说,盐的作用,不仅可以调节人体内水分均衡的分布,维持
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同时,还
保证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碱度,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和体液的正常循
环。
生活中,盐的最实际用途是可以调味,吃饭时菜里如果不放点盐,再珍贵的
菜肴也嚼之无味。盐摄入过少,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最直接的反映是食欲
不振,四肢无力,并有晕眩等现象。据专家介绍,长时间缺少必须的盐分摄入,
人体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
反射减弱等症状。特别是在天热和体力活动时出汗较多,盐分随汗液排出相应增
多,就要适当地补充盐分,如适当饮0.3%的淡盐水,一般估计出汗1升补盐3克。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任何食物的摄入都有一个“度”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
关于食盐的标准是每人每天盐摄入量在4—6克之间,而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里,
常常不知不觉就过了量。李惠利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孟祥中告诉记者,本市很
多家庭习惯早餐吃泡饭或粥,还喜欢用酱菜、咸蛋和腐乳“下饭”,其实,仅仅
早餐的这些含盐量就足够一天的摄入标准了,如果中午和晚上再随意吃点菜,盐
摄入量恐怕得超过10克了。还有一些爱吃咸菜、咸鱼、咸肉的人,肯定远远超
标。孟医生说,成年人一天的食盐量如果超过12克,且长期保持这样过量的摄
入,会诱发许多疾病。
据孟医师介绍,长期过量摄入盐分,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潜移默化的。比
如,很多高血压病人发病,与长期食盐过量有关。据了解,盐对水有某种吸附
力,人体内盐分多了,要求水分也相应地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
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专家的一则调查对此作过报告:平时摄入盐量大
的人群中,患高血压者占10%;摄入中等量盐者高血压发病率占7%;盐量摄入极少
者,高血压发病率不到1%。
记者手头的一则资料称,有专家调查日本东京北部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他
们平均每天摄入盐25克,患高血压的人占了30%~40%;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
人,每天吃盐量低于5克,几乎没有患高血压的。据法国国家卫生医学研究所的一
项研究,法国每年至少有7.5万人因食盐过量而患心血管疾病,其中2.5万人因病
情严重而死亡,这一数字是法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倍。
有专家认为,我国传统的“南甜北咸”饮食方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
一定关系。南方人爱吃甜食,而北方人爱吃咸食,有数据表明,我国成年人高血
压患病率约为5%,北方和南方人群中有显著差别:北方约为10%,而南方上海、杭
州约为5%~7%,广州、福州、湛江约为3%~5%。据分析,这其中一个重要差别是
人们每天吃的食盐量不一样,北方人平均每日食盐量在15~20克,而上海为10~
12克,广州为7~8克。
但是,南方人习惯在做菜的时候加点糖,不知不觉中摄入的糖分超过机体需
要,可引发
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内障、龋齿、近视、佝偻病等慢性疾病。
孟医生指出,过咸或过甜都是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是患高血压并高血脂症、肥胖
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原因之一,人们应当改变这种饮食习惯。
预防骨质疏松,人们一般都认为除了补钙以外,影响钙吸收的因素还有维生
素D的缺乏。其实,我们在补钙的同时还得注意少吃盐和糖。盐和糖吃得越多,钙
的吸收就越差。大家知道,盐的主要成分是钠,约占40%。钠本身并非一无是处,
人体的神经信息传递和肌肉收缩都需要这种矿物质。若得不到适量的补充,就会
发生若干功能性问题。但过多的钠反而有害无益。一般而言,人体的肾每天会将
使用过的钠随着尿液排到体外,可是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大约也会同时耗损26
毫克钙。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可是人体需要排掉的钠越多,钙的消耗也就
越大,最终必然影响到骨骼健全所必需的钙质。营养学专家说,钠通常会使妇女
的骨质每年流失约百分之一,患有高血压的妇女骨质流失的速度比血压正常的妇
女快许多。
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过多地进食高盐餐饮,可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
溶菌酶减少,使口腔黏膜水肿、充血、病毒增多,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最终导
致感冒。同时,由于血中氯化钠浓度增高,也可使体内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干扰素
合成减少。
孟医生还介绍,胃黏膜会分泌一层黏液来保护自己,但黏液怕盐。因食盐的
渗透压高,食入过量的高盐食物后,对胃黏膜会造成直接损害。日积月累,胃黏
膜的保护层就被大大地削弱了。高盐饮食增加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已经成为公认的
事实。动物实验表明,当喂给大白鼠高浓度的食盐水后,其胃黏膜发生弥漫性充
血、水肿、糜烂、出血和坏死,使胃黏膜易受损而发生胃炎或胃溃疡。
实验发现,食物中的钠含量与淀粉的消化、吸收速度和血糖反应有着直接的
关系。食盐可以通过刺激淀粉酶的活性而加速淀粉的消化,或加速小肠对淀粉被
消化后生成的葡萄糖的吸收,以致进食含盐食物者的血糖浓度高于进食不含盐食
物者。因而限制食盐摄入量,应作为防治糖尿病的一种辅助措施。
另外,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摄入食盐量增加后,对组织胺的反应性增加,易诱
发支气管哮喘,或使病情加重。
除上述危害外,患有肾炎、肝硬化的人,也会因食盐过量而加重水肿或出现
腹水。
大多数人除了知道盐中含有钠离子外,并不知道钠离子还存在于许多食品
中,因此,最好食用不经过加工的天然食品或含钠低的食品,例如蔬菜、水果、
粮食和豆类是含钠低的食品。冷盘、肉肠、罐头、干面条则是含钠高的食品,另
外,用发酵粉或碱制作的馒头、糕点、饼干、挂面及油饼、油条等含盐也很多,
特别是增加色、香、味的调味品,盐的含量高得惊人!即使是营养学上定义的
“无盐饮食”,也并不是真正一滴盐都不沾,而是指每人每天通过食物摄取的钠
在1000毫克左右,相当于3克精制盐。如果按照世卫组织的最新建议,这已经达到
人均每天食盐量的一半以上了。
根据每人每天4—6克盐的量计算,一家三口一般每月最多用盐250克,酱油
500毫升(约含70克)就足够了。若按此标准坚持下去,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将
会明显下降。一般在家里烧菜时可以大致估计一下,装满一啤酒瓶盖的盐大约有
3.5克。
口味重的人因为长期习惯了食盐对味蕾的刺激关系,一下子降低盐分可能会
造成味觉上的不适应。为避免因此影响食欲,可使用葱、姜、蒜等经油爆香后所
产生的油香味,增加食物的可口性。
由于味蕾的传导效应变低,有些老年人会觉得味道改变,或是对味觉刺激不
那么敏感。当老年人抱怨食物没有味道时,可以在做菜时,先少放一些盐或糖,
然后用调味厚重一点的汤汁淋上,或做成勾芡;也可以水煮的食物蘸上汁再入
口。这样把甜、咸味道浅浅地铺在食物表面,就可以让舌头满足,而糖、盐的摄
取又不会过量。
口味重的人炒菜不妨用低钠盐。低钠盐主要是将盐分内的钠离子减半而以钾
离子来代替,口味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增加钾有降血压、保护血管壁的功能,
减少中风和心脏病的危险。唯独肾脏功能不佳、患有尿毒症,以及使用保钾利尿
剂的病人,绝对不可以吃低钠盐。因为低钠盐中的钾含量较高,会积存于患者体
内,无法顺利排出,很容易造成高血钾症以及心律不齐、心衰竭的危险。
大部分的水果都是高钾低钠的食品,如香蕉、葡萄、橘子、苹果、杨桃、番
石榴、枣子等,这些含有丰富钾离子的食物,可以达到控制血压的保健效果。
购买调味料(酱)如味精、番茄酱、蒜盐、沙茶酱、蚝油、味增、芥茉酱、豆
瓣酱、甜面酱、豆豉、虾油时必须先看清楚罐外的标示,注意钠的含量,另外,
要尽量避开高盐分的食物,如酱菜、腌肉、咸鱼、腊肉和罐头食物等。
孟医生特别告诫,少吃腌制品、少吃方便面。据了解,一个99克普通杯面含
有7.8克盐,一包辣酱面就有6克多的盐(标示含钠量为2500毫克),一天的盐分很
容易就超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