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昕
把健康信息载到网上
在瑞典,脑外伤的病人在从哥特
兰岛紧急转移到斯德哥尔摩的大医院
接受手术的过程中,接收病人的医院
早已开始有针对性地为手术做准备,
因为包含有数字图像的电子病历,已
经在医院之间完成了网上传送。 在波士顿的眼科中心,专科医生为几百英里以外的
糖尿病患者实施远程的视
网膜检查,以早期发现和防止他们出现视网膜变性过去的四年中,这样的定期检
查使这一地区糖尿病人的致盲率减少了5%。在一些发达国家,这种远程的眼科检
查,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筛查方式。
近十几年来,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广电子健康计划,电子健康在国际
上正在成为新的热点。而在不久的将来,成都市民也将享受到这一新概念、新技
术,成都医疗市场将进入电子健康时代。每个人都将有一份终身的电子病历。数
字化的电子病历系统,可以覆盖个人从一出生就开始的体检结果、计划免疫记
录、既往病史、各种检查和治疗记录、药物过敏史等等。有了电子健康网络,病
人在家上网就可以预约挂号、查看自己的化验单;在矿井等危险的施工场所一旦
出现事故,无线电子健康系统不但可以立即定位作业人的位置,还能了解他们的
呼吸、心跳等生命指征,并提供紧急救护;心理医生可以在网络上与需要帮助的
人进行对话……远程医疗网络将延伸到互联网所触及到的任何地方,病人完全不
需要挤医院,甚至你只要把粘有你唾液的一个纸条、或者一根头发放入信封寄到
医院,或者利用远程诊断系统照一下你的眼睛或舌苔,医生就能断定你得了什么
病。远程诊疗系统可以使偏远地区的病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流专家的服务。
看病不必跑医院
未来医生看病什么样?第一句话不是“你的病历呢?”而是“你的基因图谱
带来了吗?”开处方的时候也是两张,一张是什么病怎么治的治疗处方,还有一
张则是根据你的基因预见你可能会得什么病,你的生活、你的工作该怎么安排才
能尽量避免得这个病的生活指导处方……长期以来精心保存的厚厚的病历,将被
小小的卡片所代替,这张卡片也许只有名片大小,最多两三张,就足可记载病人
一生的病情变化和诊疗经过,甚至包括全部的影像资料。所谓病历,不再只是在
某医院、某时期的病情档案的记录,而是个人一生的健康与疾病变化的记载。再
过10年,也许要想知道每个人的基因图谱,都将成为可能。医生可根据这张图
谱,正确地作出某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预测某些疾病的可能性,进而实施基因治
疗和生活指导。
大部分化学药将被基因药取代
基因工程带给人类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到2030年,现行的大部分化学药将被
基因生物工程药品替代。因为,化学药的致命缺陷是不能做到靶向治疗,也就是
人们通常说的指哪儿打哪儿。因而化学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而靶向治疗
正好是基因药的专长。
我们可以想象,基因药物从外形来讲可能是片剂、针剂,也可能是一种有治
疗功能的巧克力。另据两位专家预测,2030年具有治疗功能的生物食品将大行其
道。目前已有的保健品中,有的加入了人工提取的生物活性成分,因而具有保健
作用。未来的保健品加入的是人工培植的基因成分,比如糖尿病,人们已经发现
了它是由于某种基因缺陷造成的,因此将能够纠正这种基因缺陷的物质给病人服
用就OK了。这种物质可以放入食品中,也可以做成基因药。目前在美国已经出现
了可以防病治病的牛奶。
人类平均寿命突破100岁已初见端倪
以各种菌苗、疫苗接种为主要预防手段,以各种抗生素和化学疗法为主要治
疗手段,使传染病的流行得以控制。由于整个科学的进步,当今半数以上的癌症
可以治愈。可以预计,当今的医学难题——癌症,再过20年有望被攻克。有人已
明确指出,到2010年前后,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即可诞生。正确的生活方式和
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下降50%,大部分患者可以正常生活。
由于神经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新发的脊髓损伤患者可以避免发生截瘫。有些国
家,人的平均寿命已突破80岁,中国已突破70岁,随着癌症的被攻克和心脑血管
疾病防治工作的进展,到2020年至2030年,人的平均寿命突破100岁有可能出现。
正常人也要看病处方写意见而不写药
在成都,未来寻求医疗服务的,不再仅仅是患者,而会有相当数量的正常
人;询医问诊的人,也不仅仅是因为躯体的缺欠或某个系统有病患的患者,相当
多的人是为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而求医;医生开出的处方不全是去药房取
药,还有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见。
医学的对象将从以患者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变成为面向整个人群。因此,成都
整个社会卫生资源的配置将重点分为社区医学服务与医学中心。有相当数量的医
生是从事社区服务的全科医生,而比全科医生多得多的,是社区护理队伍。
另外,更多的成都市民将以方便就医与择优就医的方式,来选择就诊医院。
限制患者自由选择医院的逐级转诊制度和定点报销制度都将被淘汰,一些不方
便、不优秀、无特色的医院势必走向分化,走向倒闭。
成都市民的就医模式将被改变的还有很多,比如,或者会有医院建立停机
坪,接急诊病人将采用直升飞机而不是急救车……大家就尽情想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