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们会得什么病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7:20:51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发展
最迅速的100年,抗生素的发现使
人类成功地控制了细菌引起的感染性
疾病,疫苗的研制和计划免疫工作的
开展使人类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并且
正在有计划地消灭脊髓灰质炎和麻
疹,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已经可以
治愈部分肿瘤。随着跨入新的千年,
人们不禁要问,21世纪我们会得什
么病?  新旧疾病谱的变化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上世纪疾病谱的变化。随着科学的发
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疾病和死因的构成已经发生
了非常大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后50年,我国疾病谱和死因谱已经发生了根
本性的变化,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由过去的传染病转变为非传染病。50年
代,我国城市的死因顺位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和脑
血管病;到80年代,死因顺位已转变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
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成为威胁人民健康最主要的杀
手;90年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患病人数和患病率进一步增加。

  1991年和1992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我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
脑卒中在死因顺位中均居首位。1994年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0.
48/10万,心脏病死亡率为90.10/10万,分别为1957年的3.
3倍和1.9倍。1980年全国糖尿病患病率不足1%,而1996年已达
3.21%。1995年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高达128.58/10万,
农村居民死亡率也已达到83/10万。慢性病和恶性肿瘤在大城市的危害更严
重,北京市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2.6%,平均两户人家就有一人患该病,
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尽管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在发达国家已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在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短时间内很难降低。在21世纪前期,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等慢性病和恶性肿瘤等的患病人数和患病率将进一步增加并成为21世纪
最主要的疾病。由于人口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老
年人的各种组织器官和肌肉萎缩、退化、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
各种慢性病和恶性肿瘤。

  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

  除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外,不良生活方式也将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
危害。除了吸烟和酗酒外,饮食不当和缺乏运动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大敌。我
国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饮食结构迅速发生转变,尤其是城市居
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尤为明显。城市居民高脂、高糖饮食在膳食结构中
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另外,城市居民主食的摄入在逐渐减少,而菜的摄入量在不
断增多,客观上使城市居民食盐的摄入量在不断增加。医学研究发现,不良的饮
食习惯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可以导致多种慢性病和
恶性肿瘤。饮食中脂肪的总摄入量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
饮食中大量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使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增高,进而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另外,长期食用含大量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引起机体内分泌
紊乱,从而诱发各种癌症。

  饮食中大量脂肪和糖的摄入还可导致糖尿病和肥胖。在肥胖病人中,高血
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要高于正常体重人群。我国北方
地区居民有高盐饮食的习惯,所以我国高血压呈现北高南低的地区分布趋势。饮
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也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
预测21世纪疾病的变化趋势,虽然慢性病患病率在部分地区城市居民中可能会
逐渐下降,但全国慢性病和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总体上会进一步升高。而且,本世
纪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的各种慢性病和恶性肿瘤在下个世纪会出现低龄化的趋势,
也就是说,在21世纪初期,心脏血管病将不再仅仅是老年人的疾病,越来越多
的中青年人将会得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在21世纪随着城市化和
人们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静态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出
来。由于缺乏运动,摄入的热量难以消化,容易造成肥胖,另外静态生活方式可
以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从而诱发各种疾病。目前静态生活方式在我国已经成为城
市居民健康的大敌,特别是对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中年人,21世纪初期这种
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可能会更加严重。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很严重。在21世纪前30年,我国环境污染
问题在总体上难以出现根本性的好转。1993年农村安全饮用水合格率仅为5
7.3%。中国82%人口饮用江河水和浅井水,水质污染严重,细菌超标占7
6%,饮用被有机物污染的饮水人口有1.6亿。据报告,全国164个县15
30个水质监测点,20%理化指标超标,22.1%有机污染超标。我国有监
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已有850多条河流受到污染。除水污染外,大气污染
也很严重。目前我国有17个省、市、自治区以高氟煤为燃料,至少80%的城
市居民生活在空气质量很差的环境中。在城市中,汽车尾气、建筑粉尘、工业废
气等污染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农药的污染也是一
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农药和化肥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但由于下个世纪人口压力的加大,对粮食、蔬菜、水果等需求的增加,农药和化
肥的使用在21世纪将会继续增加,多数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
中国家,人们对农药的摄入量短时间内仍然会增加。这些有害物质的摄入除了导
致各种内分泌紊乱外,将使人类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21世纪初继续增加并
成为下个世纪主要的死因之一。

  传染病仍旧有危险

  21世纪传染病仍有可能肆虐人类。上世纪天花的消灭和多数传染病的控制
是多年卫生防疫工作努力的结果,本世纪传染病控制工作仍然不可懈怠,稍有放
松就有可能出现传染病的爆发和大流行。20世纪最后20年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有助于我们预测21世纪传染病防治工作可能会面临的局面。1981年人类发
现艾滋病,不久艾滋病就出现世界性的大流行。而且目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尚处
于增长期,下个世纪感染人数将会进一步增加。有些传染病虽然未引起世界性的
大流行,却可以在局部地区存在并危害人类健康,如埃博拉病毒。另外,有些过
去已经控制的传染病仍然可以引起流行,如结核病、白喉、霍乱、鼠疫等。

  1990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750万例,到1994年即上升为880
万人,而且覆盖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18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控制不当,在
新世纪危害将更加严重。多年来已经销声匿迹的白喉在20世纪90年代再次肆
虐人类,1994年全球报告患者5.4万例,较1990年增加了140%,
死亡2000多人。到1995年白喉的发病数上升为10万人,其中8000
人死亡。人类已经有了疫苗和抗生素,传染病为什么在21世纪还有可能肆虐
呢?主要原因有四个:首先,21世纪可能会出现新的传染病,20世纪最后2
5年发现了30多种新的传染病,21世纪可能有更多新的传染病出现。再者,
病原体的变异及耐药株的出现可能使一些过去不引起流行的传染病或已经控制的
传染病在21世纪引起流行。第三,环境的转变将诱发传染病的流行,如天气变
暖会导致媒介昆虫超常繁殖,造成登革热和疟疾的流行。第四,人类社会行为的
改变助长了传染病的流行,如国际旅游和人口流动促进了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适应环境和善待环境

  人类疾病实际上是人类和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反应。在21世纪人类
健康虽然会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防病意识的提高,人
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将持续改善。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恶性肿瘤的发
病率。200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20~30%,工业废水处理率
将达到84%。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40~50%,同时所有城市
生活垃圾都能得到妥善处置,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会促进其他环境污染的治理。
估计2030年以后中国环境污染的问题将会得到根本的解决,人类生活环境中
各种致癌物的减少会使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降低。慢性病也可以通过大力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而得到控制。

  21世纪30年代之后慢性病将被成功地控制,虽然人类不能消灭高血压、
糖尿病、恶性肿瘤,但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将大大降低。而且,随着医疗水平的提
高,21世纪医学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水平将明显提高,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
病死率将大大降低。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