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出游慎防意外伤害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7:24:36    

 全国假日办预计今年“五一”黄
金周旅游出游人数将超过1.5亿人次。
随着假期旅行人数的增加,假期意外
事故的发生频率也有所上升。北京中
日友好医院物理康复科副主任谢欲晓
教授说,长假愉快旅行常常伴随着意
外伤害。“五一”长假过后,医院关
节病、脊椎病、胃肠道疾病、感冒以
及慢性疾病的门诊量都有明显增加。
因此,假期外出旅行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看好孩子防意外

近年来,每逢长假,家长们总会利用这个时间带孩子外出旅行以增长见识。孩子
的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家长不注意常常会带来一些意外伤害。调查表明,溺
水、摔伤、烧伤和车祸是孩子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甚
至可能死亡。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陈少轩大夫说,每年“五一”长假后到医院就
诊的儿童常见外伤有动物咬伤、擦伤,软组织挫伤及骨折;另外还有腹泻、阑尾
炎等疾病,这与假期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有关。

旅行中的意外碰撞常使年龄较小的儿童擦伤或者骨折,因此带儿童旅行要注意周
围环境,避免不安全因素,父母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离开视线范围,不要让孩子攀
爬高处防止坠落,儿童高处坠落常常造成淤血、骨折或者颅脑外伤。跟团旅行时
要带好孩子,不要随意脱队,一般旅游景点车辆较多容易发生车祸。尽量不要让
孩子单独待在水中,如孩子不会游泳尽量不要让他们在水边玩。进入林木茂密的
景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被蚊虫叮咬。要做好个人的防护,进入林间或草地
应穿长袖、长裤及高帮鞋,并将袖口和裤脚扎紧。不要在草地上坐卧,避免将衣
服放在草地上,回到驻地要立即洗澡换衣服。如被蚊虫叮咬,应用碘酒和酒精涂
抹叮咬伤口消毒。被蛇咬伤或者伤口有炎症应及时向医生求助。

旅行中发生外伤,应及时清洗伤口,用大量的浓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并挤出
污血,然后用酒精或者碘酒反复擦洗伤口。伤口应尽早处理,较深或面积较大的
伤口应及时到医院治疗。如条件不具备,在到达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去医院做伤口
处理以避免感染。重要部位受伤或者是伤口较深、较大的要接种疫苗预防破伤
风。被猫、狗等动物咬伤要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带孩子外出旅游前应参考目的地的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打必要的预防针,避免
传染疾病。儿童消化系统比较弱,外出旅行应尽可能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
均衡饮食,旅行时饮食改变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同时要注意避免在卫生条件不好
的餐馆就餐,避免胃肠道疾病和食物中毒。患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儿童外出时
应注意避开过敏原。

慢性病患者出行先体检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物理康复科副主任谢欲晓教授指出,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长
假旅行前要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根据身体健康状况选择适当的旅行路线和景
点。旅游期间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由于生活环境、饮食起居都与平时有很大的
差异,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可能导致疾病复发。

老年人骨关节和脊椎病比较常见,颈椎腰椎等都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长途旅
行路上颠簸很可能造成椎体滑脱,谢教授建议脊椎病患者及老年人旅行乘车超过
20分钟就应佩带腰封和颈托。老年人旅行要摸清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带上适当的
衣物,最好不要去过于寒冷的地方,不要选择探险类的活动。旅途中要注意饮食
卫生,尽量多吃清淡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有助于防止便秘。同时还要注意用
餐餐具的卫生。

慢性疾病患者长假出游也应当谨慎对待,谢教授提醒说,有心肺系统疾病的患者
不要爬山,心脏病患者平时表现不很明显,但爬山时病情会变化,很多正常人能
够承受的变化心脏病患者不能承受。出行之前最好做心电图检查,血压不稳定者
一定要控制好血压,防止在旅行途中发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等)患者由于本身已经缺氧,最好不要去海拔高的地方旅行。过敏性鼻炎和
哮喘患者遇冷空气容易发病,尽量不要去气温比较低的地方旅行。胃溃疡或十二
指肠溃疡患者睡眠不足容易引起疾病发作或病情加重。患者外出旅行要注意劳逸
结合,保证适当的睡眠时间,尽量保持平日的作息习惯。

心功能较好的冠心病患者可外出旅行,但旅行时最好有人陪同,并携带病情摘
要、近期心电图和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地高辛等常用药。避免过度疲劳,
活动时间和强度都就低不就高,时间和日程安排宜松不宜紧,路途宜短不宜长。
外出时发生胃肠炎和晕车、晕船要及时处理,发现病情有变应及早就医,不可带
病旅游,以免发生意外。

糖尿病患者在事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和周密安排的情况下可以外出旅行,但要带
足够量的降糖药物并随时检测血糖变化。降糖药或者胰岛素要准备两份,避免因
丢失行李而无药可用。注射用胰岛素应妥善保管,防止变质或者结晶而无法使
用。旅行时活动量增加,时间无法准确掌握,要特别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尽可能
随身携带一些糖果、巧克力或者其他零食,并有熟悉病情的亲友陪同出游随时照
顾。血糖仪应随身携带,因为旅行期间饮食也不规律,要增加血糖监测次数,旅
游期间应尽量保持平日的服药和用餐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不可过度劳累。依照
当地的气候情况,避免晒伤或皮肤皴裂,选择适合长途行走的鞋袜,自备一些碘
酒等外用药,如不小心受伤,应尽快处理。

假期外出旅行还应携带一些必备药物,一是防治慢性病的药,如患有高血压病、
糖尿病、冠心病者,出游时尽管无症状表现,但也要有备无患,携带一些必要的
药品。二是要带一些防止晕车、晕船和抗过敏药、感冒药、止泻药、催眠药、消
炎或通便药。出门在外,生活习惯有所改变,容易引起便秘,也可因水土不服而
出现腹泻。此外,还要带一些伤湿止痛膏、酒精、药棉、红药水等外用药品。

另外,一般的旅游保险只是包括路途、住宿期间发生的意外,另有部分旅游项目
并未投保,长假期间外出旅行最好能另行购买一份保险,如果时间允许,在旅游
前进行体检也是很有必要的。

女性出行准备要妥当

女性外出旅行要注意根据自身生理特性合理安排适当的活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物理康复科副主任谢欲晓教授认为,很多女性平时由于时间比较紧张,身体缺乏
锻炼,假期外出运动强度突然增加导致身体不能适应而对健康造成损害。

女性生理周期比较特殊,令人兴奋的旅行、不正常的饮食与睡眠方式、高速飞行
和时区的变化等,均能打乱原有的生理节奏,以致女性发生月经紊乱或闭经,因此
经期应尽量避免外出长途旅行。另外女性经期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患上感冒等
疾病。旅行时卫生条件无保障,女性生殖系统易被细菌侵入而引发生殖道和泌尿
道感染及各类妇科炎症。如果条件允许,在旅行前最好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女
性外出旅行最好结伴而行。

女性外出旅行要在做好必要的准备,提前进行必要的妇科检查,如果在旅行时不
希望赶上月经周期可选择口服避孕药来防止月经紊乱。旅行期间应注意清洁卫
生,坚持使用清洁卫生纸和坐便器套,每天清洗外阴并更换内衣,内衣裤多晾
晒,利用阳光杀菌消毒。如果发生了尿路感染或生殖器感染如阴道炎等最好立即
就医,不要随意使用一般的清洗液或自行使用抗生素。谢教授说,单独外出旅行
的女性应注意自我心理调节,经常与家人保持联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
张。不要穿高跟鞋,避免扭伤脚踝或者摔倒,最好穿布鞋、旅游鞋或休闲鞋等轻
便的鞋,不仅穿着舒适,还能减轻旅行疲劳。一般外出旅行体力消耗比较大,过
量的化妆品会堵塞毛孔,不利于排汗,因此女性外出旅行最好不要化妆或者化淡
妆,戴上遮阳帽和太阳镜,擦防晒霜和润肤露,防止皮肤晒伤。

为胎儿和母体的健康着想,准妈妈是不适宜外出旅游的。如果不能避免,最好在
怀孕的四至六个月之内出行,这段时间“妊娠反应”已过,“大腹便便”与腿脚
肿胀尚未出现,是孕妇旅行的最佳时期。妊娠晚期不宜长途旅行,舟车劳顿和车
船颠簸刺激会造成胎儿早产,怀孕的女性外出必须有人陪同,交通工具应选飞
机、火车、轮船这些既平稳舒适又安全的交通工具。禁止到传染病区旅行。

骨关节病是50岁以上的女性的常见病,谢教授建议有骨关节尤其是膝关节损害的
中老年女性要避免爬山等活动,尤其是平时上下楼梯感觉不舒服的,要避免到山
区旅行。她说,山区气候变化无常,而且气温偏低,这种环境下骨关节病患者病
情的变化无法预料,关节病复发的情况常见,有些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无法步
行。老年女性很多动作迟缓,外出游览时行动宜小心谨慎,长途旅行应尽量选择
飞机、火车卧铺等比较舒适的交通工具,坐车、乘船、登机最好有家人随行照
顾。旅行中的活动应量力而行,应以不觉疲劳为原则,发现有一点不舒服应及时
休息,不要勉强参加活动,以防“乐极生悲”而发生意外。老年妇女患慢性病的
较多,外出旅游时,除带好常服的药品外,还应备些特殊的急救药品。如果行李
不是很多,还可携带手杖,腿脚不灵的老年女性外出旅游经常需要借助于手杖。
(武秀琴)


[相关链接]


"五一"自驾游健康全攻略


近年来,伴随着有车族的增长,节假日期间自驾游进一步升温。今年“五一”长
假马上又到,准备自驾游的人们,别忘了在健康方面也应做好准备。

出发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如果这时患有疾病,包括体虚、头晕、眼花、心脏不
适、肌肉无力、腰腿疼痛、肠胃不好、精神压力大、心烦意乱等症状,最好不要
出行,否则一旦带病上路就可能发生危险。

保持心理健康心烦意乱、逞强好胜、怨天尤人等,往往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隐
患,不该超车的超车、不该轧线的轧线、不该加速的加速,甚至见空就钻、见缝
就挤、见慢就超、故意挡路,这样常常会造成旁边驾车人的急刹车或发生口角摩
擦,从而诱发事故。因此驾车时要保持心态平和。

保持车内空气新鲜车厢内人多、空间小,人体代谢产物也多,其中尤以二氧化碳
排出量最多。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5%时,人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
感。加之汽车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以及有些人在车上吸烟,均可使车厢内空气
质量下降。因此,车窗要适度打开,通风换气,车厢内保持空气新鲜。

不要疲劳驾驶据统计,疲劳驾驶是引发车祸的危险因素之一,因而在行驶中一定
要注意劳逸结合。一般自驾游中每次驾车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每天驾车不能超过
8小时。如果有条件,出游最好结伴而行,交替开车以保证旺盛的精力。

保持旺盛精力旅途中保证充足的睡眠,补充丰富的营养,注意劳逸结合及精神愉
快,可使人精力旺盛。

预防肠胃疾病要注意饮食卫生,注意荤素搭配,少吃油腻,可多吃水果,多喝水
等。当出现腹胀和腹泻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治疗。

预防感冒车厢内不要长时间开空调,一防空气污浊,二防受凉感冒。有些感冒
药,如感冒通、感冒清、克感敏、速效感冒胶囊等多数都含有抗组织胺类药物,
具有镇静作用,服用后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视物不清、嗜睡、头晕、反应迟
钝、困倦等不良反应,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外伤旅途中若不慎受伤,如有伤口,应用干净的纱布等包扎伤口后到附近医院治
疗。如是扭伤或碰撞伤后局部肿胀应及时采用冷敷,24小时后采用热敷,以促进
肿胀吸收。不甚跌倒或摔伤造成骨折也是常见的,搬运伤员最好采用木板或门
板。对四肢骨折的伤员,要就地取材,把伤肢适当固定,然后再搬运。

预防下肢浮肿旅途中长时间开车、乘车会出现下肢肿胀,常常是两下肢从小腿到
足背部同时肿胀。主要原因是下肢静脉血液或淋巴液回流不畅引起的。为此,乘
坐长途车时,腿不要长时间放在固定位置上,应经常变换姿势,在车内适当活动
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

备好小药箱外出旅游时,别忘带上碘伏、棉签、创可贴、绷带、消毒纱布、小镊
子、体温计、黄连素片、牛黄解毒片、乘晕宁、清凉油、消炎药、退烧药等以备
急用。(易善永)


[给您提醒]


户外活动,小心水蛭上你身


从长汀来厦门杏林打工的蓝先生,半个月前的一天鼻子开始流血,找了几家小医
院看了,医生都说是小毛病,可是吃药之后仍然不见好转,半个月来一直血流不
止。这下把蓝先生给吓坏了,以为得了什么绝症。经人介绍来到厦门大学附属中
山医院求治。让他和医生都始料不及的是,他鼻孔里竟蛰伏着一条长达2厘米,伸
长身体可达6厘米水蛭,把在场围观的患者都给吓呆了!

据蓝先生回忆,半个月前他从厦门回长汀探亲,路上口渴,经过一个山涧时看到
有清澈的泉水从山里流出,就捧了几把泉水喝。可能就这一喝,竟不知不觉让一
条水蛭给钻到鼻孔里去了。喝了泉水后的第二天,他鼻子就开始出血。到县里的
医院看,医生都说是他火气大引起的鼻子出血,给他开了一些清凉祛火的药物,
第二天蓝先生果然鼻子不流血了。可就在他高兴的当儿,第三天他又开始流血
了。后来他回到杏林,找了几家诊所也查不出什么原因,医生只是胡乱给他开了
一些药,可是服用后蓝先生鼻子还是血流不断。在亲友的介绍下,他到厦门大学
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喉科求诊。

接诊的医生洪拥军副主任医师用鼻内窥镜检查蓝先生的鼻孔时发现里面似有一条
虫子在翕动,先是想用吸气机把它给吸出来,可是那条虫子牢牢地吸附在蓝先生
的鼻腔内,怎么吸也吸不出来。洪医生又叫来一个同事帮忙,一个用吸气机把虫
子往外吸,等虫子身子弓起来时,他的同事用医用钳把这条虫子揪出来。医用钳
一拉,这条虫子一头还紧紧地吸附着鼻腔上,另一头被医生慢慢地夹紧拉出,整
个身子顿时变得很细长,足足有6厘米之长,把在场围观的患者都惊得目瞪口呆:
原来是一条水蛭!它正是造成蓝先生半个月来一直血流不止的罪魁祸首。

洪医生介绍说,虽然在教科书上看过这样的病例,但十多年来,他还是第一次接
诊到这样的病人。蓝先生鼻腔里的血管被这条水蛭的吸盘吸破,幸好这条水蛭贪
图安逸就近安家,距离鼻口只有1.5cm,要是让它钻到上鼻道或者脑里面去,由于
水蛭的身体透明,CT、X光、核磁共振检查都发现不了,寻常手段又根本无法把它
揪出来,只有动用开颅的方法,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洪医生提醒说,天气开始变热,有户外活动时千万要小心,无事不要到周围水草
茂密的田里去,也别轻易饮用山泉水,以免招来像蓝先生这样的无妄之灾。(通讯
员陈志峰本报记者吴军华)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