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报告文/张路红
一周前,有位擅长面诊、手诊、
汗诊的养生专家,特地从北京赶来,
给杭州女人们先看诊再免费讲座。
中医最擅长望闻问切,面诊和手
诊都好理解,只是这身上冒出来的
汗,也能用来诊病么?
有人汗流成串后腰冰凉 可旁边那个就是不出汗
台下,杭州女人们讲座听得正入神呢,一回头,8位女人已经齐刷刷并排坐在
静博士高地春天会所的水榭边,每人脚下一个高圆的木桶,热热的云南中药汤在
里面蒸腾。
8位体验汗诊的女士,全是从现场200多位女人中随机抽出来的。许教授正站
在亭子当中,笑着问你们谁出汗最快。
许秉贤教授来自中国中医研究院,她是一位预防医学专家,这次受静博士美
容连锁机构和杭州市妇联的邀请,来给杭州女人们免费讲解怎么样全方位养生保
健。
并不是先出汗的人身体一定就好,许教授说,天热了,出汗变得自然而然。
在需要舒泄的春天里,通过药物泡浴或泡足,让身体爽爽地出一出汗,不仅可以
养生,还能通过观察人体出汗情况——比如出汗快慢、出汗方式,汗液的气味、
黏稠度、酸碱度等,发现身体健康的端倪并诊断疾病。
左边一位女士算是冠军,仅泡了2分多钟,就面呈粉色,香汗隐隐了。许教授
问她,身上的汗什么样?冠军女士答,成串的汗在流,特别是脸上,用手摸摸有
一点点粘。许教授再让她用舌头舔舔手上的汗,结果发现手背上没味道,手臂上
有点咸。
第二位女士的汗也下来了,也有点粘,尝尝没味儿。许教授问,家族是不是
有心脏病或者
糖尿病?这位女士说,有的,我爸爸就有,可是听说传男不传女
呀。听她这么说,大家都笑开了。许女士说不对不对,你要少吃一些盐。
问到了C女士,她说自己没有汗。C女士二三十岁,留着利落的运动发型,但
许教授却特别提醒她,如果平时出汗太少,要留心有没有气短、牙齿稀疏的症
状。因为正气不足导致气虚,汗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有效地排掉,不仅脸上容易
长斑,还要提防肝病等慢性疾病。
D女士额头和背上汗很多,请坐在边上的女士摸摸她的肩膀和腰背,腰摸上去
凉凉的,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许教授建议她补气血。
男女老幼都可以自己测汗
“不单单是女人,”许教授接着讲,“其实任何人都可以给自己看看汗
诊。”许教授说,健康人出汗,或者说正常的汗,应该是自然地从皮肤慢慢地渗
出来,流下来的时候也应该接触皮肤,比较透明,味道微咸,摸着不粘不滑,闻
上去也没有异味。
现代人的亚健康问题越来越多,有“问题”的汗也变得很常见。按照下面的
简单分类自测一下,如果它们在你的身上出现了,要重视,因为这往往提示着你
的身体已经出了某些潜在状况。
黏稠型
用手摸出汗的皮肤,发粘,说明身上湿气重,所谓水生湿,湿生痰,中医称
之为“痰饮”,这样的体质容易得
高血压。
烂苹果型
有些人的汗,闻上去有股烂苹果的味道,这是比较典型的糖尿病患者的汗
味,出这样的汗,特别是当尿液也有同样的气味时,需要防治糖尿病。
酸汗型
只出汗却流不下来,汗味道较重,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有“体臭”,说明你是
酸性体质,患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的可能性比较大,还需要提防脑动脉硬
化。
臭汗型
要特别当心那种真正发臭的汗,汗闻上去微臭,提示着患癌症的可能性,非
常臭的汗往往跟恶性肿瘤有关联。
黄汗型
出黄汗或者红汗,则是风湿、内风湿,颜色越深,风湿程度越重。
凉汗型
出汗多,但汗是水性的,像清水一样流,肩背或者腰背皮肤摸上去明显比别
人凉,提示肾气不足,你是虚寒体质。
大汗淋漓型
泡浴或者足浴时,或者是稍一运动就大汗淋漓,汗附不在皮肤上,直接滴落
或者滚下来,属于肾虚。
无汗型
平时基本不出汗,运动或者泡浴也不出汗,对应的是气虚。没汗的人更容易
得慢性疾病,比如说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