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人警惕心梗“无痛”发作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7:34:02    

  本报讯(记者任珊珊实习生徐
静通讯员张玲玲)并非每个急性心梗
患者在致命一击来袭之前,都能感觉
到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记者日
前从广东省人民医院省心血管病研究
所获悉,临床上这种“无痛”发作的
急性心梗,因具有欺骗性,杀伤力也
更强。

  广州一名20多岁的男大学生阿梁(化名)是校足球队成员。在一次比赛中破门得分后,仰天大呼一声,随即晕倒
在地。送到医院抢救时才发现所患的竟然是急性心肌梗死。此前,他并未感觉到
明显的胸痛症状,因而也从未把身强力壮的自己往心肌梗死上联想。幸好送院及
时,这名大学生保住了性命,但因心脏功能已受损,治愈后也不能再进行剧烈运
动,只好挥泪挂靴。

  广东省人民医院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谭宁主任医师说,总体来说,临床上有四
类人容易“隐蔽”发作急性心梗,患者大多感觉不到痛。

  一是个体差异对疼痛敏感不一样。意志坚强的人,尤其是青壮年男性,小痛
不放在心上,不像女性对疼痛很敏感,无法忍受。

  二是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主要是全身各器官系统老化,感觉迟钝,对疼
痛敏感性降低,加上脑萎缩或痴呆,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说不出个所以然,掩盖
了病情。

  三是医学上专指的“无痛性心梗”,多见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
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病往往累及多级血管,可从冠状动脉主干直到微小动
脉,而一般冠心病的病变主要在冠脉主干或大的分支,较少累及小动脉或微动
脉。因病变范围广,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较一般病人严重得多,加上糖尿病患
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受损,变得“麻木”,痛觉传导缓慢,因而
不容易感到痛觉甚至完全没有痛觉。

  需要警惕的是,“无痛性心梗”比一般心梗严重得多。有的患者一发病开始
就出现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突然猝死的也并不鲜见。因此,相对来说,糖
尿病患者心梗病发的猝死风险略高于其他人群。

  四是与情绪改变有关,如过度紧张、疲劳等,可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下
降,变得迟钝。

  谭宁说,对于这四类高危人群来说,除了及时注意口腔、腹部等“换位”发
作的不明疼痛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及中老年人还要特别注意,如
果自己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吐粉红色泡沫痰、身出
冷汗、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困倦乏力、胃部不适、胀闷恶心、脉搏
细弱不规则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看医
生,做心电图等项目检查,并向医生说明自己的糖尿病史。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