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会遗传孩子什么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7:47:39    

  美国

  孩子说谎好斗,往往缘于基因 

  这项由弗吉尼亚大学领导进行的
研究发现,反社会人格特征如好斗、
爱争吵、说谎、欺凌弱小等可能是天
生的。这项新研究挑战了科学界的一
个共识:难与人相处的孩子是破碎家
庭的产物,或父母身教不善的恶果。  这项研究暗示,有“反社会”基因的孩子,即使由他人收养或在快乐家庭长
大,也会有不好的行为。

而且这种影响会一代一代传下去,那就是说经常打架的父母有可能是因为自身的
基因使然,而且这些基因会传给他们的孩子,导致后者有同样的倾向。

  英国

  爱吃肉是遗传,吃蔬菜靠培养

  为什么很多孩子都喜欢吃肉,而不愿意吃蔬菜?英国一项最新的研究对这种
现象给出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解释。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日前表示,他们的新研究显示,孩子们喜欢吃肉
和吃鱼的饮食习惯是从父母那里遗传的,但吃蔬菜和吃甜点的习惯则更多的是通
过后天培养的。这一研究的发起人简·沃德勒教授表示:“这是第一项发现大鱼
大肉的饮食习惯是遗传因素起作用的研究。”

  以色列

  消极的表情,更容易“世袭”

  以色列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的表情其实也来自遗传。在美国《国家科学
院学报》月刊发表的这项研究报告中,科学家第一次证明,人的面部表情更多源
于基因而不是模仿他人。根据该理论,每个家庭都有特定的表情习惯,生气时咬
嘴唇、思考时吐舌头都是来自遗传,而并非孩子模仿家长的结果。

  以色列海法大学的吉利·皮莱格女士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对天生失明者进行
研究后发现,一个家庭的成员在面部表情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消极的表情比
积极的表情更容易被遗传。比如,在一个家庭中,各成员生气的面部表情是最具
有相似性的,其次分别是吃惊、厌恶、高兴、伤心和集中精神。

日本
 寿命就像血型,可以代代相传 
日本庆应大学的高田肇经过研究认为,人类长寿的主要原因是遗传。他指出,
人体内有两种组织适应性抗原基因与长寿有着密切关系。其中W基因使人容易患
酒精性肝硬化、糖尿病、结肠溃疡等疾病,而Ⅰ基因则有助于防止这些疾病。具
有Ⅰ基因的人,要比没有这种基因的人平均多活13.3岁;而没有W基因的人,
寿命也要比有这种基因的人平均多活5.2岁。高田肇强调,这两种组织适应性抗
原基因与我们的血型一样,是一代一代遗传下来的。所以,人的寿命可以通过父
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6人死亡的平均年龄加以预测。
据科学家介绍,长寿遗传有3种类型,即多代连续长寿,可追溯到长寿祖先3
~4代;两代长寿,即长寿者的父或母或父母双亲长寿;隔代长寿,即长寿者的
父母并不长寿,但其祖辈(隔一代)或曾祖辈(隔二代)长寿。分析认为,后两
种情况是前一种情况受社会或生物因素演变而来的。我们常常听到“某人笑起来
像他父亲”这类的说法,人类行为学家曾解释这种现象为儿女会有意识地模仿父
母的行为。然而,以色列的科学家们却发现,人类的一些面部表情是可以遗传
的,并非模仿父辈的结果。
21名盲人志愿者参与实验

  我们在生活中或者文学作品中听说这样的故事,婴儿在医院被抱错了,被非
亲生父母抚养长大,但是他们不仅长相不像养父母,就连面部表情也不像;当亲
生父母找到后,可以发现那孩子的面部表情的确像亲生父母。不过,文学作品终
究是人们创作出来的,没有科学说服力。

  为此,以色列海法大学进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吉利·培勒决定用盲人来做测
试,因为盲人看不见父母的面部表情,他们也就不可能模仿父母的面部表情了。

  培勒挑选了21名来自不同家族的盲人志愿者做实验,他们都是天生失明,从
来没有见过他们的家人。他们的30名亲属也一起参与实验。研究人员要这些志愿
者回忆从前那些令他们快乐、愤怒、悲伤或厌恶的事情。此外,也要他们做一些
测验,并在测验中出其不意地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情,借此观察他们专注、惊讶时
的神情。在此期间,盲人们和他们的亲属的种种表情都被拍摄下来。

  盲人喜怒哀乐和其家人相似

  测试结果表明,这些盲人志愿者的喜怒哀乐和家人非常相似,尤其是表达消
极情绪的面部表情最像。一些盲人的亲属有独具特点的表情,比如吃惊时竖眉
毛、生气时咬嘴唇、思考时伸舌头等;而盲人的表情特点与其亲属很相似,与非
亲属的表情特点差别较大。其中一位28岁的盲人男子更与文学作品中的悲剧人物
有些像,他天生就失明,狠心的母亲在他出生2天后就抛弃了他,母子俩在孩子18
岁那年相认了。这位志愿者虽然从小就和母亲分离,但他在测试中也会做出与其
母亲一样在生气时闭唇咬牙、抖动右眉毛等独具特点的表情,这证实了科学家们
一开始的想法。

  面部表情可遗传

  研究人员把这些志愿者的表情特征输入计算机,让计算机分析这些人的亲缘
关系,结果识别率高达80%。1872年,物种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提出理论说,面
部表情是与生俱来的,并可遗传给后代。培勒的研究再次验证了达尔文的学说。

  根据盲人面部表情的测试结果分析,盲人与亲属表情特点相似的原因可能与
其遗传基因较接近有关。人类一些基因的作用与其肌肉构造、神经分布和思维过
程有关,这一机制可能影响人类面部表情的某些特点。

  培勒目前还没有找到影响人类面部表情的基因,他表示需要和一些遗传学家
继续研究这个课题。

  他表示,如果能够发现影响面部表情的基因,对于那些孤独症患者来说是个
好消息,届时医生就可以对这些患者进行基因治疗,从根本上解除孤独症患者的
痛苦。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