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缠上一岁宝宝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09:30:15    

  一张病床上,一个BP机大小的胰岛素泵挂在一个孩子腰间。孩子名叫舟舟,今年才一岁半,不幸患上了糖尿病。住院之后的这几天,舟舟每天要打好几次针。冰冷的针头对着他那细嫩的皮肤,一次次无情地扎进去!

今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为"糖尿病和儿童青少年",这个主题和去年的主题一样,显然,糖尿病低龄化的状况,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最新权威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发病人数,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而且,这个数字正以每年10%的幅度上升。

不只是糖尿病,其他一些"富贵病",也在中国趋于低龄化。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高血压、脊椎病等如影随形,也许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但在中国,在这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出现这种有着发达国家体征的疾病,我们必须去当做一个课题来研究

发展中的中国,不希望受到病痛的侵扰。虽然有人说,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会使"富贵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但我们还是应该去积极面对,想办法解决,尤其是"富贵病"的低龄化,亟待我们去有效控制!

医生说,要给舟舟佩戴胰岛素泵,几个大人把舟舟摁在床上,把针头插进了舟舟的身体。在那一刻,舟舟开始放声大哭,而旁边的妈妈,看着哭泣的宝宝,也开始哭出声来。

医院里稚嫩的哭声

舟舟有着一双特别清澈的眼睛,每次看到陌生人,舟舟总会睁大他那双眼睛,盯着你看个不停。

一岁半的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病。当记者看到他时,他一直在病床上玩耍,一会儿笑,一会儿闹,一会儿对着镜头咿咿呀呀地叫。

病床上放着一辆玩具汽车,这是舟舟最爱的玩具。孩子用小手一个劲地拍打汽车,汽车发出呜哇呜哇的声响,他也跟着模仿,笑得很开心。

快中午时,医院的护士要给舟舟打针。

尖尖的针头,冰冷的针尖,小心翼翼地扎向舟舟的皮肤。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他们睁大眼睛看着舟舟。

"啊……"一串哭声打破了凝固的气氛,"委屈和痛苦"从他稚嫩的嗓子里冲出。舟舟的哭声,撕心裂肺,把所有人的心揪得生疼。

仅仅几秒时间,打针就结束,针头迅速拔出。舟舟的哭声从高到低,渐渐消失……

几分钟后,孩子接着玩属于他的玩具汽车。

妈妈的泪水快要流干

舟舟打针的时候,妈妈一直在哭。

一周前,当这位20多岁的妈妈得知自己的宝宝得了糖尿病时,当场昏厥。

刚刚体会到做母亲的幸福和快乐,对于这一无情的现实,显然无法接受。几天前,她和丈夫从老家忻州赶到太原给孩子复查。一路上,她一直抱着孩子,紧紧的。她想,没有最后确诊,她绝对不会相信自己的宝宝会得了这种病。

在省儿童医院,诊断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舟舟得了糖尿病,究竟是"1型"还是"2型",有待进一步检查

看到这个结果,她躲到医院的卫生间里大哭了一场。

在医院的这段时间,舟舟每次测血糖,打针,感觉很疼时,总会看着她,向妈妈"求助"。而她,只有不停地亲吻孩子,对孩子说:"舟舟,别怕,妈妈在这儿,马上就好了……"

这几天,不知道有多少回,她偷偷地落泪。她,只能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伤痛和无助。

"我真的不知道,以后我的孩子怎么办?"在镜头面前,她的眼泪又一次不听使唤地落下。

她说,为了孩子,她可以放弃一切。她只有一个希望,"我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她也知道,在糖尿病这种病魔面前,这样的希望无疑是奢望。但是作为一个一岁半孩子的母亲,她还是从心底里发出了"救救我宝宝"的呐喊。

小孩子带上胰岛素泵

"你们根本想不到,我的压力有多大。"舟舟的爸爸,32岁的姜弘强忍着泪水说。

姜弘一家三口是地地道道的忻州农村人。孩子生病前,他们的生活虽然称不上富裕,但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得挺幸福。

姜弘只有舟舟一个孩子,他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他盼着孩子能成为名牌学校的大学生,不要像他一样靠体力挣钱。

事与愿违。舟舟的突然发病,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11月11日晚上,孩子又哭又闹,让大人抱着不下身。我们赶紧带着孩子去诊所检查,医生说是支气管发炎,很有可能是糖尿病。"

这个消息,让姜弘不知所措,他和爱人急忙带着舟舟到太原市太原做进一步检查。

舟舟确诊患上糖尿病的事实,姜弘难以面对。看着天真无邪的孩子、以泪洗面的妻子,姜弘感觉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来到医院一周时间,医药费花了近一万元。姜弘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有人建议姜弘,给孩子买一个3万多块钱的胰岛素泵。姜弘陷入了深思,"这个我也想过,我可以去借钱,给孩子买胰岛素泵,可是一旦带上了泵,就必须一直带着。这么小的孩子,带着那么大的一个泵,我心疼啊!"说话间,大夫又来给舟舟测血糖了。这时,姜弘看着镜头说了一句话:"一开始,我并不想让孩子登报。但我现在想通了,如果把我的孩子作为事例登报的话,说不定可以帮助其他人。通过媒体的报道,我希望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少。"

看得出来,能接受采访,姜弘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在巨大的压力下,姜弘做出了他认为合理的抉择。(应当事人要求,文中患者为化名)

记者手记

那阵撕心的哭声

走进儿童医院时,总觉得这里充满了压力。

我清晰记得3个月前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医院大厅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耳边那撕心裂肺的哭声。

看着一个个幼小的孩子在受苦,我总是控制不住哭泣的冲动,我害怕再一次看到这些让我难过的画面。

楼道里,我们与一位面容憔悴的男子擦肩而过,只是没有想到,这位男子就是这次采访的对象---舟舟的父亲。

走进病房,当我讲明来意后,内分泌科的宋主任告诉我,不知道对方是否愿意接受采访。当时,我并没有理解宋主任的意思,还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仅仅是一次采访,并不涉及任何利益的问题。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舟舟将终身与胰岛素为伴;舟舟每天都要注射3次胰岛素;舟舟长这么大,还不知道橘子粉水的味道;舟舟每天都要花掉近1000元,而舟舟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工,一个月只有700元的工资;舟舟只能租用医院的胰岛素泵,而掏不出3.9万元钱购买它……

又到了测血糖的时间,舟舟似乎已经知道了,只要出现穿白大褂的人,自己就要经历一次疼痛。他回头看了妈妈一眼,之后便断断续续地发出哭泣的声音。

医生说,要给舟舟佩戴胰岛素泵,几个大人把舟舟摁在床上,把针头插进了舟舟的身体。在那一刻,舟舟开始放声大哭,而旁边的妈妈,看着哭泣的宝宝,也开始哭出声来。

这样的画面,我们实在不忍看下去,母子俩的哭声已经让我们心碎。当我们退出病房时,我突然看到,舟舟的父亲正躲在门外流泪,这个铁铮铮的汉子,看到儿子痛苦的样子,再也忍不住了。

此刻,我们突然明白了宋主任的意思,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残酷,一次次地把他们逼到痛苦的边缘,一次次地让他们回忆难过的事情。

沉默许久,我们再次返回病房,但我们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再次询问,总觉得不论怎么样,都是残酷。

舟舟已经停止了哭泣,开始扭动着身体看着镜头,"笑一个",舟舟看一下镜头,然后害羞地把头深深地埋在妈妈的怀里,在他的脸上还留着刚刚哭过的泪珠。

在离开病房的时候,我们慢慢地挪了出来,不敢再回头去看让人心痛的那一幕。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结束这次采访,说什么样的话才能安慰这对受伤的父母,只想悄悄地消失掉,仿佛没有来过的样子。

这几个月来,结石宝宝、糖尿病宝宝、高血压宝宝,一个个新名词总是触动人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这个时候,我们真的不想再看到什么新名词,我们只想看到宝宝们甜美、无邪的笑容,想听到他们纯真的笑声,所有的疾病、不幸,请离他们远点吧。(记者刘志良见习记者续静摄影刘瑞刚)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