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0:11:01
很多Ⅱ型糖尿病需注射胰岛素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冉建民指出,在糖尿病患者中,95%都是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以前又被称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个名称给很多人造成误导,以为只有Ⅰ型糖尿病患者才需注射胰岛素,Ⅱ型糖尿病无需注射胰岛素治疗。事实上,患病时间长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都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通过注射胰岛素,可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正因为如此,从1999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不再提“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个名称。
除了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都可注射胰岛素治疗。起病时空腹血糖超过9mmol/L的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较差,适宜注射4~8周的胰岛素。一方面让血糖降下来,另一方面有助于恢复身体本身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等血糖降到合理水平,患者可改用口服降糖药继续治疗。
此外,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之后,常危及生命安全,这时一定要根据病情注射适量胰岛素。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脑卒中、脑梗塞、心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等,损害靶器官如脑、心、肾等的时候,注射胰岛素有助于控制、延缓并发症加剧。
糖尿病患者出现应激状态,如手术、严重外伤、严重感染、妊娠分娩等,应服用胰岛素治疗,可起到稳定血糖、避免急性糖尿病发作的作用。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幼年起病的成年性糖尿病,或者因服用激素引起的糖尿病,以及胰腺切除引起的糖尿病,病因明确,伴随胰岛素缺乏,都必须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不能冰冻保存
有些患者不了解,视胰岛素为洪水猛兽,以为只要开始注射就停不下来,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急性期患者用胰岛素把血糖降到一定水平,是可以视病情改用口服降糖药的。对于Ⅱ型糖尿病来说,注射胰岛素除了可及时保护靶器官,副作用很小。
有人以为胰岛素保存温度越低越好,其实不然。家庭注射的胰岛素应在2~10摄氏度的温度保存,一般放在冰箱冷藏的最下面一格。胰岛素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如果冷冻的话,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失活。外出旅游的时候,胰岛素在室温下不能超过1个月。
自行注射胰岛素后宜在半小时内进餐
需要注意的是,胰岛素效果虽好,但也有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低血糖。注射胰岛素的老人家,一定要了解低血糖的警报症状,一旦出现心跳、视物不清、肚饿、手抖等,要立即进行自救或向周围的人求救。糖尿病患者能否自己注射胰岛素,医生应慎重对待,凡神经系统受损者即使出现低血糖也不会有警报症状,不宜自行注射胰岛素,此外,没有认知能力、独居老人,以及没有自救能力的老人都不能自行注射。
要防止低血糖,还应让饮食配合注射。一般Ⅱ型糖尿病用的是预混型,注射完毕一定要在半小时内进餐。如果注射的是超短效胰岛素,则应在5~10分钟内就餐,最迟不超过15分钟。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后血流增加,食物吸收加快,易出现低血糖。建议饭后一小时进行运动,餐前可少注射2~4个单位,或增加一点饮食。
症状不明显漏诊病人多
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华章教授介绍,“三多一少”向来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不过临床发现,现在老年人的无症状性糖尿病发病率急速升高,“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漏诊的情况极为常见。杨教授介绍,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当人体胰岛功能下降时,老年人因为身体代谢功能也同时下降,体内暂时达成平衡,血糖升高导致的饥饿感和口渴都不明显,觉察不出自己已经得了糖尿病。
既然糖尿病的症状不明显,那么老年人要怎样才能尽早发现糖尿病呢?杨华章教授指出,除了要注意检测餐后血糖之外,高危人群还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确定是否患有早期糖尿病,需要进行早期干预。所谓高危人群,包括:年龄大于45岁;肥胖、超重者(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0cm);有糖尿病家族史;抽烟者;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患者;曾经有过妊娠糖尿病的患者。
糖尿病防治误区
误区一:
不去“寻医”,自去“问药”
对于口服降糖药的选择,老年人应该尤其注意。一般来说,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选用强有力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应该选用那些不促进胰岛素分泌或者促进作用不明显的降糖药。
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十几年的老病号,自恃多年的用药经验,当出现症状或血糖升高时,不是立即去医院“寻医”,而是直接去药店“问药”,这样做是否合适呢?杨华章的回答是:万万不可。现在各种新研发的降糖药层出不穷,对于新药,老年人务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果病人根据一些片面的信息修改方案甚至自行停药换药,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不但增加了血糖失控的风险,前功尽弃,甚至因为对自行加用的药物缺少了解而带来更多的问题。
误区二:
血糖降得越低越好
血糖控制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呢?杨华章表示,就一般成人来说,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8mmol/L以下,算是合格;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可以适当放宽标准,空腹血糖降到7mmol/L,餐后血糖降到10mmol/L,就已经可以了。“如果一定要将老年人的血糖降到一般人的水平,就可能会出现不适感。一般人觉得正常,老年人可能就会感觉头晕、出汗、恶心,这就有低血糖的危险了。”
误区三:
饮食运动,过分苛刻
“科学饮食而不是严格限制饮食,适量运动而不是大量运动,”对于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吃东西不敢碰水果,做运动一定要出汗的做法,杨华章如此纠正。“对饮食不是控制得越严越好,很多东西不敢吃,也容易营养不良。”关键把握好一个“量出为入”的原则。食物应该多样化,接近正常人的食谱为宜,含糖低的水果可以适量食用。
(雷坤时善伟崔艳玲)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