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可以与德、智、体、美等
并列,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基本教育
内容。不要等到孩子迷上高脂肪食
品,再去训斥他们!”上海水产大学
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锡昌教授近
日的一项提议,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日本、韩国等已在未成年
人中推行“食育”,从小进行良好饮
食习惯的培养教育。而在我国,这一领域长久以来属于空白。不懂“吃什么”、“怎么吃”,不仅使肥胖、
糖尿病等
“富贵病”患儿日益增多,而且导致食品安全风险增加。
饮食陋习成为安全隐患
在上海不少中小学门口,每到下午三四点钟,街头流动摊贩就不约而同地聚
集起来。卖羊肉串、鱿鱼串的,卖烤红薯、煮玉米的,还有骑着小三轮车卖芝麻
糖、米花糖的……四溢的香气,吸引了不少放学的孩子。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总是感到着急、担忧。”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总工程师
马志英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城市中儿童、青少年的饮
食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许多家长、孩子,并不知道怎样吃才是健康、安全、
合理的。”
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儿童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儿童肥胖的检出率已经超
过10%,糖尿病、缺铁性贫血等“富贵病”也日趋低龄化。
孙思敏的儿子今年4岁多,每次上街看到“洋快餐店”,总是拉着母亲要买炸
薯条。“他很喜欢那些‘洋快餐’的电视广告以及小礼品,常常吵着要吃,我们
也只能顺着他。”孙思敏无奈地说。
专家认为,由于缺乏“食育”,孩子,也包括家长“不懂吃”,存在着许多
饮食行为误区、营养误区。譬如,用饮料代替白开水,经常食用膨化食品、油炸
食品,喜爱色彩鲜亮、形体硕大的瓜果蔬菜,在街头的无证摊贩购买食品。
“就拿流动摊贩的烤羊肉串来说,一些孩子放学之后以此充饥。有的家长只
是觉得不卫生,不让孩子吃,而有的家长则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马
志英分析说,事实上,串羊肉用的钢丝、铅丝都含有铅,而铅毒极易损伤儿童的
大脑,欧美国家已把铅毒视作儿童智能发育的“第一杀手”。
上海的一项食品安全知识调查显示,在4000多名受访学生中,食源性疾病的
预防、传播途径、食物中毒症状等知识的知晓率仅为50%;少年儿童不宜食用哪些
食品等知识的知晓率仅为10%;半数以上的学生的调查得分低于60分。
专家疾呼
“食品安全从娃娃抓起”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中心主任王锡昌
教授提出,应当尽快让“食育”走入中小学课堂,成为与德、智、体、美、劳并
列的一类教育。
所谓的“食育”,也就是饮食行为教育,其基本目标是通过食物、饮食及相
关教育,让孩子懂得各种食品有什么营养,有哪些危害,从而能够自觉地科学饮
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记者了解到,在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食育”已经悄然推广。2002年,
针对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日本学者提议在育儿学中增加“食育”。相
关政府部门花大力气,招募了10万名志愿人员,分别派往全国2.5万所小学,普及
和推广食品知识,进行饮食行为教育。
而在2007年初举行的北京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农
业大学食品学院李里特教授也呼吁,对青少年除了要进行德、智、体等教育之
外,还应在其成长阶段注重“食育”。
他提出,接受饮食行为教育,一定要从青少年阶段开始,这就好比“一个人
一旦养成了嗜烟习惯,即使明知吸烟存在危害,也很难戒掉”。
有的消费者一味排斥肥肉,一些经营者就在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有的消费
者认为咸鸭蛋黄应该色泽鲜红,一些经营者就在鸭饲料中掺入苏丹红;有的消费
者喜欢新奇的“反季节菜”,一些经营者就在种植过程中使用激素……
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除了法律法规、标准滞后以及监
管体制、检测水平等因素,消费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也成为部分经营者违规造假的
“诱因”,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
韩国的食育,始终贯穿于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韩国学者认为,从儿童能说话
和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一些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
吃、吃多少等知识。在连续强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偏食的危害,并
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生。在韩国幼儿园里用餐的孩子,
几乎没人挑食,听从老师安排伙食,营养均衡,胖墩明显减少。
更加令人叫绝的还有,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老师和家长都善于将培养孩
子的艺术想像力融会于饮食中。比如,餐桌上的色拉,有如秋天的景色,在那碧
绿的森林里,既有黄叶又有红叶;那些肉馅则如凋零的枯叶飘落在大地上;一道
加入了海带的五香菜串儿,那海带丝就像扎在姑娘头上的黑丝带……儿童对此有
兴趣之后,对每一种饮食,都会作出极为丰富的艺术联想。
另外,环保教育也是食育的重要内容。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生物应
该保护它,什么动物不应该随便吃它,以此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目前日本营养改善普及会正大力宣传推广“三色食品”,所谓“三色食品”
三色食品指:
红色食品:即提供身体(血、肉、骨)成长所需要营养的食物,包括动物性食
品、植物蛋白等,提供蛋白质、脂肪、VB、钙等。
绿色食品: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指水果、蔬菜、
海藻类等,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胡萝卜素、VC等维生素。
黄色食品: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脂肪
和砂糖等,提供糖质、VA、VD、VB、脂质等。它主要针对儿童、学生等,通过容
易理解的颜色标记,使大家养成营养均衡的良好饮食习惯。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一些保育园、小学校从小培养儿童吃水果、蔬菜,
吃豆腐的嗜好,甚至通过参观、制作、品尝体验,引导儿童对这些食品产生愉快
美好的记忆,形成终生的习惯。当然,食品厂家出于盈利的目的,通过广告等活
动对青少年饮食习惯的引诱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