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药物特殊传送法 从此不打针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4:32:38    

   谁都知道打针是为了治病,但是
谁也明白打针的滋味并不好受。很多
人对针筒害怕得不得了,他们几年不
看医生就是为了逃避看见针筒。很多
病人发现打针的方式实在是让他们感
到太痛苦了,结果只好减少用药量,
或者干脆放弃打针治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科学家
们在最近几年里陆续开发出几种替代打针的方法。他们预计,这些新方式可以很快走向市场。

  针筒替代品前景广阔

  为了找到针筒的替代品,科学家们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方式:从贴在皮肤上的
药膏到微芯片应有尽有。有100家以上的美国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已经参与到这场
角逐中来。据预计,开发出新的服药方式所能带来的收入将在2007年达到420亿美
元。

  不过这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有这么简单。

  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起类似作用的新产品,如膏药、鼻喷雾剂等。还有更
多的产品在研发中。以下是一些将来可能出现的针筒替代品。

  微型针头:一点也不痛

  美国工程师布劳斯尼茨和他的同事开发出一种微型针头。这种微型针头附在
一个邮票大小的橡皮贴上,只要把这个橡皮贴贴在皮肤上就行了。布劳斯尼茨希
望这种新技术可以用来传送一些现在口服的降血压药和止疼药。

  和一般针头相比,微型针头同样锋利和具备穿透力。但是它非常小,长度还
不到一毫米。所以微型针头不会刺激人体皮肤神经末稍。一些橡皮贴上面附着有
多个针头,多的时候甚至有数百个。这样的微型针头不仅不会被人感觉到,而且
人的眼睛也看不到。

  微型针头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工作。有时候,它能够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慢慢
把药物注射到皮肤下面。微型针头还可以用一层糖衣包起来,拔开针头以后,这
层糖衣就会脱落。另外一种微型针头能让药物慢慢从中空的针头流出或者渗出到
皮肤里面。或者橡皮贴上的微型泵也能把药物“推进”到人的皮肤里面。

  临床试验显示,微型针头是有效、安全和无痛的。布劳斯尼茨估计两到五年
以后,微型针头就能投入使用。

  无针设备:不用“打洞”

  如果不用针头,通过改变皮肤结构,药物也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一种方法
是使用电流把麻醉药物传送到皮肤里面。通过低压电流,局部麻醉药物就能够进
入人体内。

  另一种解决方式是使用超声波。理疗师们已经发现,当皮肤经过超声波的
“按摩”之后,药物能更好地被皮肤吸收。基于这种发现,研究者们希望能够研
制出一种设备,把皮肤变得更能让药物穿过。

  2004年8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通过了一种叫做“SonoPrep”的局部麻醉
设备。它的开发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医药工程师罗伯特·朗格说:“这
种设备在人皮肤上‘打出’临时毛孔。就像皮肤上细小的‘隧道’,药物可以通
过这些‘隧道’。”24小时以后,皮肤的表面自动恢复正常。整个“打针”过程
前后持续大概15分钟左右。朗格预计,将来SonoPrep还能够用来传送止疼药,胰
岛素和一些疫苗。

  膏药贴:常见

  膏药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面世。目前为止,只有几种药物能通过贴膏药的方
法通过皮肤吸收。尽管如此,病人们还是对这种方法青睐有加,因为它方便易用
而且毫无痛苦。

  由Altea公司制造的名叫“护照”的膏药贴,使用热量产生穿透皮肤的效果。
“如果你在皮肤上的一个用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点上加热,”布劳斯尼茨说,“让
那个地方发生‘爆炸’,‘炸’出一个皮肤上的‘火山口’,药物就能通过这个
‘火山口’进入皮肤了。”这听起来恐怖,但是你不会感觉到任何“爆炸”。

  “护照”膏药贴含有一个贮药洞。激活膏药贴,用一个短暂的能量脉冲在皮
肤表面制造一个通道,药物再从微型通道进入人体。当药膏被揭走以后,微型通
道自行关闭,皮肤就回到了正常的状态。

  吸入式喷雾:比打针更有效

  有的研究者认为,通过一个人的肺部“服药”,要比通过皮肤让他更快恢复
健康。要进入人体内部健康的运行机制。肺是一个关键的途径。这就是为什么对
哮喘病人来说,吸入式喷雾剂能更快见效。

  首先,肺内部的面积为药物发挥药效提供了巨大的工作空间,这相当于一个
网球场的面积。而且肺和人体的微细血管之间只被一道隔膜隔开。

  吸入式喷雾剂技术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它能够实现其它药物的常规功效。
已有超过300种药物进入了研制的后期阶段。据估算,5年后在美国将产生出一个
90亿美元的市场。这300种药物中包括用来治疗严重过敏反应的肾上腺素。现在在
急诊室里面,只有一种方法注射肾上腺素:使出全力把一个大口径的针头插进患
者大腿的肉里!

  微芯片:控制用药最方便

  美国一些私人公司正在加速开发一项技术,把携带有药物的芯片植入人的皮
肤下面,然后药物会自行慢慢地、可靠地释放到血液中。

  麻省理工大学的工程师朗格和他的同事们也已经开发出一些微芯片的原型,
它们的大小和火柴棍差不多。第一种用硅树脂和黄金制成,能够容纳超过400个微
小的空间,每一个空间都存放药物。这种设计考虑到需要重复多次地注射一种或
者多种药物。药物释放的速度可以在任何时候调节,因为微芯片都是远程控制
的。“打开芯片的方式,和打开家门的方式一模一样。”

  在一些正在测试微芯片的生物科技公司看来,这种技术走向市场化还有2到5
年的时间。朗格说,总有一天,他甚至能看见微芯片被人吞下肚子。病人将能够
用这种方式彻底摆脱服药和打针的烦恼。朗格预测:“这种芯片能保证你随时随
地地服药。”

  有了这么多摆脱针头和针管的新方法,是不是表明它们很快就将成为历史了
呢?可是布劳斯尼茨却说:“我的期望是,皮下注射针头永远也不会消失。”这
句话不禁让人感到像被针突然扎了一下。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