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回馈 让孩子成为自己健康的设计者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5:14:33    

 

专题回馈 让孩子成为自己健康的设计者

实习生吴丹摄影 本报记者康乐

活动时间:2008年11月28日下午3:00
活动地点:山西青年报一楼会议室
活动主题:本报联手心理专家共同关爱糖尿病患儿成长之路

近期,本报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富贵病”山西调查中,《糖尿病正与青少年越来越近》一文刊发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家长及热心人士纷纷致电本报,询问糖尿病患儿的相关情况,对此表示关心。应糖尿病患儿家长的要求,本报特邀心理专家共同关注糖尿病孩子未来的成长。这不仅是糖尿病孩子家长,同时也是作为一家新闻媒体和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共同关爱。
父母的关爱
是最好的鼓励
“咱们其实和正常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是饭前比别人多吃些胰岛素而已”,山西现代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霞一开始就引述一位专家的话,让在场的家长心理上不再忧虑,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关爱的气氛。
对于家长,她谈道:“作为家长,你们的形象和精神状态将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孩子会从父母身上接受阳光,当他开心时,笑会影响体内分泌的血糖量变化,使他的疼痛感转移或减弱。对于一个青春期思想、个性发展还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它是孩子今后健康成长的最大鼓励。”
对王海霞的建议,张女士深有体会,自从孩子被查出糖尿病以来,已经三年之久。
对于得病后一向活泼、开朗的儿子之后出现的一系列情感变化,张女士表示她最能理解孩子心理转变的过程。
让孩子
成为自己的医生
作为糖尿病孩子,他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糖尿病在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认知往往是感性的,他一旦将自己认定为病人心态,自身就很难走出心理阴影,尤其在外界给他刺激后,他的情绪波动将直接影响他的病情变化。
王海霞说:“孩子出问题后,家长也成为医生,以后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更要让他成为自己的医生。家长的暗示就成为孩子的镜子,他们的一言一行将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
对于现在儿子的情况,张女士坦言她对儿子很有信心,她相信儿子能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同样拥有
美好的未来
王海霞特别推荐家长看的一本书叫《生命的重建》,她一再强调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首先必须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不要将他看成是负担。多鼓励、赞美孩子,始终给他信心和力量,告诉他和正常孩子一样拥有美好的未来。
姜先生的孩子舟舟今年才一岁半,对于今后孩子的教育,他显得忧心忡忡,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身处农村、收入微薄的姜先生一家自孩子患病后,所有的花费都是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目前最要紧的是赶紧给孩子买胰岛素泵。至于孩子长大后怎样面对它,他还真的没想过。听了王海霞的建议,姜先生表现得很激动,他的眼神中多了一点灵动,似乎找到了孩子成长的方向,他嘴角的一抹浅笑已经暗示着什么。


新闻编辑:赵振胜 新闻终审:文多思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