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5:27:40
(糖友网综合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包括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在内的3名科学家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因发现和改造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奖,将均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奖金。
除了钱永健,分享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还有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
这3人对绿色荧光蛋白能享有今日的“尊荣”都不可或缺。首先发现绿色荧光蛋白的是生于1928年的下村。他1962年从生活在美国西海岸近海的一种水母身上分离出了绿色荧光蛋白。在上世纪90年代,沙尔菲指出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特性在生物示踪方面有极高价值,钱永健则为理解绿色荧光蛋白怎么发光作出了贡献。
在宣布获奖名单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贡纳尔冯海涅手持一支试管,内装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改造过的大肠杆菌。用紫外线照射后,试管发出绿色荧光。冯海涅说,这种级别的发现“能让科学家的心跳比平时快上三倍”。
瑞典皇家科学院公报将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和改造与显微镜的发明相提并论:“绿色荧光蛋白在过去的10年中成为生物化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引路明灯……成为当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钱永健是第七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其他六位华裔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
钱永健
195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医学院院士。主要贡献在于利用水母发出绿光的化学物来追查实验室内进行的生物反应,他被认为是这方面的公认先驱。
马丁沙尔菲
现年61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他获奖的主要贡献在于向人们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的作用,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理学和医学等领域。
下村修
现年80岁,出生于日本京都府,1960年获得名古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和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所工作。他1962年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被誉为生物发光研究第一人。
中国专家解读获奖成果或可用于糖尿病监测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者和推广者。其新闻公报说,绿色荧光蛋白“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科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它的帮助下,研究人员能够看到以前所不能见的新世界,这包括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传播方式等。
“他们的工作将一部分‘死物学’变成‘生物学’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饶毅教授如是说。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汪鹏飞介绍,绿色荧光蛋白能够使人们直接看到细胞内部的运动情况。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军事领域,例如通过观察海洋动物发光的突然爆发,可以用来判别水下军事设施等。在生化分析方面,利用生物发光现象可以用来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在其他领域,钱永健发明的荧光探针技术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环境污染的实时监控、食品安全等。比如说,如果目前有一种便宜的荧光试剂或试纸,能快速、灵敏地检测出三聚氰胺,老百姓就可以在家里放心食用奶制品了。再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对某种糖类具有特殊识别性能的荧光探针,可以用来快速、方便地检测人体唾液中糖的含量,这样糖尿病患者就可以很方便地控制自己的饮食。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