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生老病死”大揭秘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5:28:15    

  【龙虎网报道】每天早晨各报新鲜出炉,新闻铺天盖地;“龙虎新闻中心媒体扫描”精挑细选,为您送上每份报纸当日精华——小编遍观今日16版的《扬子晚报》,A6版一条题为《实验动物生老病死”大揭秘》的报道值得向您推荐。以下就是该报记者刘政传、于英杰的报道——

  10月1日起,以省政府令颁布的《江苏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把一向鲜为人知的实验动物拉到人们的视野中。那么,鼠、兔、狗、猫、猪、猴子……这些实验动物跟一般动物有什么不同,它们是怎样生活的,有哪些奇特的本领?跟市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它们又是怎样为人类服务的?对这些,新实施的办法是怎样规定的?带着疑问,记者昨来到位于南京锁金村的省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请有关专家揭开了实验动物“生老病死”的神秘面纱。原来,这些生灵不仅可爱,而且为了人类健康,往往要付出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

  ■特性

  有什么遗传病要一清二楚

  省科技厅条件处徐婷婷副调研员说,实验动物是人工饲养、繁育的,主要用于科研、教学、生产等多个领域。眼下常用的,多是熟悉的鼠、兔、猪、狗、猴子、果蝇等品种,可是,它们却有着优异的性能以及独一无二的生活环境,令人惊叹。

  根据规定,“小鼠也好,小兔也好,它们的培育、繁殖、饲养要求非常严,每只动物的遗传背景必须明确,谱系要清晰。”徐婷婷说,就像小鼠,实验用的疾病模型鼠,“家谱”和家族病史要一清二楚,小鼠的祖父有某种疾病,小鼠的父亲也必须有这种病,小鼠和它的后代也要有,这样的动物才能被用到一些特定的实验中。

  即使同一种动物,用于不同的研究,特点也要不同。比如,用于糖尿病研究的小鼠,须是糖尿病模型鼠,简单说,这种小鼠的祖先和后代须患同一类型的糖尿病,否则无法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

  不染尘埃,娇若“温室花朵”

  “实验动物的生活环境要求洁净。”省实验动物协会张维祥秘书长说,比如小鼠,它们必须生活在相当于恒温恒湿、少菌无毒的“屏障环境”。在小鼠的日常空间中,每立方米中的尘埃粒子通常不超1万个,一个普通器皿中落下的菌数不多于3个。而市民生活的空间中,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多达50—100万个。

  这还只是外部,对于每只用作实验的小鼠来说,它自身携带的微生物、病原体也要一干二净。若它带有某种微生物,很可能产生一些抗体,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因此必须清理干净。“实验动物比人洁净千百倍。”

  “看似比宠物过得舒服,其实远没宠物的体质好。”张维祥称,它们就像“温室花朵”,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正因如此,实验往往能收到良效,给科研、教学、生产带来巨大收益。

  ■应用

  让猫来尝降压药

  不少人知道,实验动物已被广泛应用,是科研支撑的三大要素之一,离开它们,很多科研无法进行。张维祥说,药品研发用的实验动物较多,在药物筛选、药效评价、药代动力检验、安全性评价、临床、出厂等六大环节中,除了临床,其它五个都是靠实验动物完成的。

  特别是出厂检验,更要用大量动物,不同的药,选的动物不一样。张维祥说,比如,小鼠常被用来进行异常毒性的检测,因为它对毒性敏感,一旦药品毒性异常,小鼠死得快,结果立等可知;兔子对热源敏感,常被用作热性实验,若服药后兔子发热过高,便证明药物质量有问题;豚鼠对致敏反应灵敏,常被用作药物的致敏性实验;猫则常被喂尝降压药,这也是猫对血压反应灵敏的缘故。

  兔耳练扎针,猪皮肤试毒性

  其实,实验动物更多是用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医学院校的护士练静脉注射,常在兔子的耳朵上扎。”张维祥说,一只兔子被扎后隔10天左右,还要被拿来练习注射,通常被扎练10次,才结束使命。天气变化,市民换上柔软暖和的衣服,可就在衣服出厂前,要经过动物检验,看看衣服料子、不干胶等对皮肤是否有害。“要把衣料溶解,涂抹特定动物的皮肤上,观察其是否有灼烧、过敏等反应,若有,那衣服决不允许给人穿。”

  现在人们熟知的肾、肝脏、皮肤等移植手术,最初是在动物身上完成的。比如,对人肾移植前,医务人员在猪、犬、猴的身上反复做,直到成熟后才在人体上实施。鲜为人知的是,皮肤移植实验大多是在猪身上进行的,因为猪的皮肤机理与人的最相似。

  ■福利

  寿命很短暂,活着要被善待

  张维祥说,实验动物是无名英雄,为了人类,常要献出健康乃至生命。目前,我省每年使用的各类实验动物在100万只以上,居全国前列,其中大小鼠占总数90%左右,其次是兔子,数量约10万只。另外,每年还用约5万只豚鼠、500条狗以及少量猴子。

  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实验动物往往“很短命”。比如,大小鼠通常只进行一次实验;兔子只进行10次实验;狗的时间比较长,但也就6-36个月,猪也是。这与它们的正常寿命相比,是何其短暂。因此,《江苏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规定,必须管理好、养护好实验动物,福利必须跟得上。

  张维祥说,做热源实验对兔子的体重有特定要求,一般不超过3公斤。有的单位为不让兔子超标,故意不让它吃饱,这是变相虐待动物,是不允许的。再如,有的单位把猴子强行固定,然后实验,就不“人道”,也达不到实验效果:猴子痛苦时,体内可产生影响实验的激素。应先跟猴子交朋友,哄着它乖乖去做,效果才好。有的地方给动物玩具,放音乐,看电视,就是这个目的。

  实施“安乐死”,立碑纪念

  实验结束后,等待实验动物的,大多是死亡。我省规定,要让它们有尊严地无痛苦地离去。张维祥说,实验后,有些动物会受伤或染菌,这时要执行“安乐死”。“安乐死”的方式因动物而异。对于兔子,往往会向血管注入空气使其毫无痛觉地栓塞而亡;对于小鼠,更多是无痛的断髓致死或二氧化碳致死;猪和狗则是麻醉死亡。在处死现场,不允许有其他动物在。

  有时,一些实验不得不用猴子。根据规定,它们一旦负伤或致病,除了尽力救治,还要养老送终,让它们吃好、睡好、玩好,自然死亡,而不允许“安乐死”。这也是实现动物福利的重要内容。

  对于死去的实验动物,该办法规定,应为它们立碑,以纪念和表彰对人类的贡献。在南医大,就曾为实验动物立碑。

  张维祥说,我国的实验动物管理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随着这一新规的实施,我省将在包括使用、饲养、买卖、管理、福利等方面,尽快拿出实施细则,维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尊严,“希望人们能记住这些小生灵。”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