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所总是“很挤”
中国医学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汪卫东:叫不醒的
田径教练 东南亚一个国家的田径教练,情绪不太稳定而且伴有
睡眠障碍,来到心理咨询室接受中医心理
治疗。他做第一次放松治疗时,开始还有一些手部的活动,如摸摸鼻子、碰碰脸颊等动作,随着英文放松指导语的继续深入和中国古典音乐的
进展,他竟然睡着了,而且发出了轻微的鼾声。他睡得非常深,非常香甜,结束后,我叫了他好几次,不得不逐步提高音量,才把他唤醒,他感觉非常好,说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能睡着了,而且睡得这么深。 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金玫:
中药调剂
真“开眼” 此前,
外国人一说起中医,就想到针灸和按摩。但此次奥运会,大大拓宽了国外对中医的视野。比如,前来
北京中医医院采访的外国记者,来时很多人点名要看针灸、按摩。在参观的过程中,除了针灸、按摩,我们还向他们展示了火罐、中药调剂等等。很多外国朋友此前没有见过中药调剂——十几味药一字排开,调剂师飞快地抓取、打包,这让国外记者感到十分新鲜。还有不少来看中医的外国朋友,有的胃不舒服、有的拉肚子,服用两三付中药后就好了,这种疗效令他们感到震撼。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徐海荣
医生:小
运动员
想找“针眼” 一位十几岁的欧洲小运动员,听说中国的针灸能帮他解除运动造成的拉伤,就来找医生。给他扎过针灸之后,他果然觉得轻松了许多。但是他很好奇:医生刚刚为自己针灸的地方,为什么看不出针眼?用手指反复揣摩医生刚刚给他扎过的
保健穴“足三里”。
加拿大队医不仅来做针灸治疗,而且要学针灸,他执意恳求买走中国医生的针灸穴位挂图和人体针灸的模型,并且询问在哪里可以买到相关教材。德国人痴迷“老虎油” 在奥运期间,记者了解到,很多来自德国的朋友,在出发来北京之前,就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中国的黄连素、板兰根等中药效果。但是,在德国人的印象中,清凉油似乎要比其他药的知名度更高。
8月29日下午,7名结伴而至的德国人来到北京前门大栅栏的同仁堂药店,用不流利的汉语向营业员要求购买“老虎油”。德国人对中药外
用药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腰扭了贴狗皮膏药,手烫了抹红花油。因为清凉油的盒子上有大老虎的商标,所以德国人就叫它“老虎油”。
按照他们所说的数量,营业员几乎拿出了柜台里全部的清凉油。
据药师介绍,奥运会期间,消渴丸的销量也不错,尤其是
美国游客,买的很多。消渴丸有效针对
糖尿病尤其是初期糖尿病人出现的症候:口渴喜饮、多尿、多食易饥、消瘦、体倦乏力、气短懒言等。而且该药有让
患者消瘦的功能,让因为
肥胖有可能患上糖尿病的人,先行解决得病的根源:肥胖。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推拿医生石志勇:摩洛哥队医
要“拜师” 摩洛哥奥运代表团的队医几乎每天来接受按摩,每次他都要把为他按摩的医生的名字记在一张纸上,当他第10次来按摩时,拿着其中一张纸条说:“我要找这位医生。”原来他把对所有按摩医生的感觉都悄悄记了下来,锁定了治疗效果最棒的医生,拜师学艺。
一位接受过中医推拿按摩的波兰运动员,把中国的推拿按摩与日式、欧式和泰式的做了比较,“那些都太表浅,按摩不到病处,有的是在骨节上用力锤,比不上中国刚柔相济”。(上接三版) 北京宣武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李永忠:自己制作160页
的应急手册 今年3月底,北京市卫生局邀请以色列紧急
医疗服务国际协会的
专家,讲解了以色列在大规模伤亡事件的医疗现场指挥、救治及与医院协调配合的原则。以色列有700多万人口,拥有750辆救护车,包括110个移动重症监护室,是世界上最高效的急救反应机构之一。
北京宣武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奥体公园公共区医疗经理李永忠认为,在医疗急救方法和技术上,我国跟国际水平并没有多少差距,不过,他们的反应速度以及急救流程还是值得借鉴的。
李永忠带领自己的团队做了一本160页的医疗应急服务手册,包括应急预案、工作流程,每天甚至每个时段做什么,急救车停在哪条路,车头朝向哪,每个人做什么,
药物的配备等都有安排。轻重伤员怎么送,每个部门怎么协调,怎么汇报,细微之至。
李永忠介绍,在奥体公园玲珑塔上,都是媒体们的演播室。美国的NBC担心他们自己的人员出现什么问题,就特地问他,有多少医疗站,位置在哪里等。当他们看到玲珑塔下面早就设立了一个医疗站后,NBC的记者非常满意,惊叹考虑得周到、细致。
这次奥运会,外国人可过足了“中医瘾”! 来参加
北京奥运会的外国运动员和外国奥运代表团的官员,许多人身上都有过去训练中留下的旧伤,这些旧伤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重,使他们痛苦不堪,而来到奥运村内的中医诊所,只要几下推拿、几根银针,就能使他们缓解甚至痊愈,令他们大呼惊奇。
正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汪卫东所说:“整个奥运会期间,奥运村的中医诊所总是很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