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5:44:59
上班提不起精神,容易激动、急躁,动辄还大动肝火,甚至不能安下心来静心思考……其实,这些都是“情绪中暑”的表现。近日温度持续走高,不少市民出现“情绪中暑”,还因此引起灼伤、烫伤、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意外。专家提醒,在高温天里,尤要预防“情绪中暑”。
“高温病”之情绪中暑学会进行“冷处理”
病例:
昨天一早,在黄浦区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李小姐总觉得提不起精神。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导致工作上出现差错,还被老板训了一顿。心情极度受到影响的她,为了一点口舌之争,还和办公室同事闹起了矛盾。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潘曙明分析,像李小姐这样的症状就是典型的“情绪中暑”的表现。
记者还从瑞金医院烫伤科了解到,连日来夏季烫伤的病人也明显增加。瑞金医院烫伤科主任郇京宁教授分析,因为“情绪中暑”,不少市民稍不留意,就容易粗心打翻热水瓶,引起烫伤意外。
诊断:
专家分析,“白领一族”由于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不少人在夏季容易患上“情绪中暑”。而长时间呆在密闭的空调房里,整天对着电脑、坐姿不正确、空调温度过低等,易使“白领一族”腰酸背痛、四肢无力。不少人一走进办公室就情绪低落,看到办公桌上成堆的文件只想打瞌睡,下了班也没胃口,睡眠更不佳,清晨早醒却再也睡不着。
“人的情绪与外界的环境有密切联系。当遇到持续的高温天气和外界的大环境变化时,人体这一小环境受到影响也会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情绪中暑’。”潘曙明主任说。在正常人群中,一部分人在夏季就会发生“情绪中暑”;而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过长、湿度过高时,“情绪中暑”的比例还会急剧增加。尤其是一些建筑工人、司机等室外作业者,以及企业管理层人员,在夏天易出现情绪急躁,引起“情绪中暑”。另外,老年人“情绪中暑”还易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甚至引发猝死。
处方:
对于预防“情绪中暑”,普陀区中心医院副院长赵德强对市民有四大建议:首先要重视饮食。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辛辣食物,少饮烈酒,少抽烟。如果厌食,不妨考虑分餐多食。还要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吃“去火”的食物和饮料。此外,注意休息。天热时,应尽量增加休息时间,切忌长时间在酷热的环境下工作,尤其是司机,更应保证充足睡眠。保证睡眠是重要的预防“情绪中暑”的调节方法。
在最炎热的时候要减少外出,更不要在封闭的空调房内呆得太久。居室一定要注意通风,不要整天闷在空调房里,在早晚室外气温相对较低时,宜打开门窗多透透气。最后,自我心理调节也很重要。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不要钻牛角尖,还要学会与别人交谈、聊天时,把紧张不安的情绪通过平和的方式化解掉。
“高温病”之空调病过度贪凉反致生病
-病例:
日前,庄先生带着5岁的儿子前去儿童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受凉引起的肠胃炎。庄先生告诉记者,儿子生病估计与空调有关,而这几天家里的空调都是24小时运转。儿童医院的输液室也是一派忙碌,输液患儿基本上是高热、呼吸道感染、肠胃炎等疾病,不少患儿都“祸起”空调使用时间太长,或者空调温度开得过低。
-诊断:
与中暑患者因过度热导致的疾病相比,空调病则是由于使用空调过度,导致受凉发热,或出现肠胃道不适症状,其中很突出的症状就是俗称的“热感冒”,患者的反应多为头昏、鼻塞、心烦、四肢乏力、畏寒发热等。据中山医院呼吸内科白春学主任介绍,热感冒多是由着凉引起,贪凉是许多人应对天热的本能反应。当你从户外满头大汗地回家,从冰箱里拿出冷饮大吃大喝,或是在开着空调或电扇的房间里打一个小盹儿,热感冒也许就在不经意间找上门来了。在炎热的夏季,休息不够、暴食冷饮、长期在密闭空调房中的人都容易患上热感冒。
-处方: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陈其民教授指出,儿童由于体质较弱,原本是中暑的高发人群。但避暑也不能太贪凉,空调最好不要全天开,要注意通风,温度要调在27℃左右,此外,要多补充水分。同时,市民不要大汗淋漓地从外面进屋后直接跑到空调下面直吹,也不要整天在空调房里。可利用早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一些户外活动。
医生建议,预防夏季感冒应多喝水、多睡觉、多锻炼,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劳累,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饮食方面要适当增加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奶、蛋、动物肝脏、豆制品、新鲜蔬菜及瓜果等,以补充机体的能量消耗。
“高温病”之低血糖糖尿病人调整用药
-病例:
本市糖尿病患者相当多,入夏后闷热的高温,使一些糖尿病患者频频出现低血糖症状,让患者疑惑不已。
-诊断:
专家提醒,这并非是糖尿病好转的迹象。据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赵立解释,人体内血糖的变化,与季节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气温升高,糖尿病患者胃口差、进食减少,同时出汗多,热量消耗大,如仍按照以往方式用药治疗,就有可能出现低血糖。糖尿病人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往往有软弱无力、出汗、发抖、心慌、紧张、面色苍白、饥饿感、头痛、眼花、易怒、行为异常、性格改变或麻痹、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处方: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顾耀教授认为,夏季糖尿病患者要防止出现低血糖,除了监测血糖应更勤一些外,还应利用夏天血糖自然降低的规律,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和加强治疗,将血糖有效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于正常的水平,切不可自行用药或者盲目减药、停药,这对进一步维持疗效,防止低血糖,加强患者治疗信心,都大有好处。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