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ADA·1型糖尿病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5:46:26    

  美国一项临床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患者50年后仍可能产生胰岛素

  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的研究者报告,在病程达50年以上、并发症较少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约27%的患者仍可能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据该研究主要负责人King医师介绍,最初的研究目的是想寻找这些病史已超过50年的患者并发症如此之少的原因。该研究共纳入300例1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意外发现,即使应用了50年胰岛素治疗,仍有31%的患者存在酪氨酸磷酸酶(IA2)抗体或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20.4%C肽测试为阳性结果。在C肽水平介于0.1~0.5ng/ml的患者中,27.4%自身抗体阳性,提示胰腺内可能还残存可以产生C肽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

研究者说——

  这一发现令众多与会者感到振奋。如果能明确上述患者仍能产生胰岛素的机制,将可能为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今后将继续随访,并在这些患者过世后进行胰腺的解剖分析。(王吉云)



利索茶碱 胰岛新生相关蛋白动物实验首战告捷逆转1型糖尿病的药物有望诞生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Carter等的一项动物实验提示,一种有效的特异性抗炎药物利索茶碱(lisofylline,LSF)联合胰岛新生相关蛋白(INGAP),有望使已失活的胰岛细胞或新的β细胞重新产生胰岛素(图1,2)。

  在该研究中,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被随机分为5组:前4组分别为盐水组、LSF组、INGAP组和LSF INGAP组,共治疗4周;第5组先用LSF治疗2周,再应用LSF INGAP治疗4周。所有小鼠均接受皮下胰岛素注射,使血糖维持在250mg/dl以下。结果显示,第5组需要的胰岛素剂量显著低于盐水组。治疗6周后停用胰岛素,发现第5组70%小鼠转为非糖尿病状态,其余各组小鼠均未出现糖尿病逆转现象。

研究者说——

  LSF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和抗炎剂,通过减弱白细胞介素12(IL-12)的信号转导发挥作用。动物实验已证明该物质可减少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发生。INGAP是一种胰腺蛋白,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中可诱导新的胰岛形成,从而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

  LSF有助于阻止免疫及炎症的损伤作用,而INGAP可刺激胰腺、甚至肝脏和胆囊产生胰岛素。因此LSF联合INGAP有望应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使之恢复内源性的胰岛素生产能力。(魏立强)

图1a受损胰岛
图1b经利索茶碱(LSF)治疗后的胰岛
图2INGAP治疗可将管样上皮囊状(DEC)结构转化为可产生胰岛素的胰岛样结构(ILS)
图2a示INGAP诱导新的胰岛形成;图2b示INGAP治疗2d后形成过渡结构;图2c示INGAP治疗4d后,形成ILS,可分泌胰岛素的面积增长近300%。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