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6:07:46
指导专家/浙江省中医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康
如果有一个计算器,可以测试你的寿命,你是不是会赶紧拿来算算自己能活多久?
最近,美国CNN、《时代》周刊等各大媒体纷纷对一个被称为“寿命计算器”的程序进行了报道。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从事老年医学研究的医生和研究员ThomasPerls博士最新发明了“寿命计算器”,指导大家去计算自己的寿命。
“寿命计算器”提示了增寿和减寿的种种影响因素,如均衡饮食、长期运动、懂得减压等都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相反,不健康的婚姻、过重的压力等都会让人早衰。
省中医院院长宋康昨日对“寿命计算器”进行了点评,他说,其实,“寿命计算器”程序的最终目的在于:提示人们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当下做起,健康生活。
数百万人网上“算命”
“寿命计算器”最早出现在1999年。当时只有23个问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经增加到了40个问题。
ThomasPerls博士首先把男性的预期寿命设定为86岁,女性则为89岁,随着每个问题的回答,数字会相应加减,最后得到答案。
在美国,数百万人已经尝试运用“寿命计算器”预测自己的寿命。
ThomasPerl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寿命计算程序不是一个完美的工具,但它提供了一个蓝图,让测算人懂得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不可全信却能指导生活
对于这样一份带有自测性质的指导人寿命长短的寿命计算题,省中医院院长、教授宋康的意见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份被医学界公认的统一标准,不过,“寿命计算器”带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也不要过分依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对于寿命标志,目前有一套公认的人为设置标准。就亚洲人群而言,60岁以上步入老年,生理、身体机能等方面开始逐渐退化。60-90岁为老年段,其中60-70岁相当于老年人中的青年人,70-80岁是老年人中的中年人,80-90岁则属于老年人中的老年人了,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而现实生活中,长寿老人和百岁老人的数量还是有限的。
在“寿命计算器”里,ThomasPerls博士把男性的预期寿命设定为86岁,女性则为89岁,这样的年龄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接近长寿老人了,所以,如果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自己能活100多岁,准确性也有待评估。
此外,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寿命长短。以“吸烟”选项为例,题目是这样标注的:“你吸烟或暴露在二手烟的环境(-4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差异却使得"-4岁"这一统一答案显得有失偏颇。
“有些人经常抽烟,不一定会得肺部疾病,但有些人从来不吸烟,却也有可能得肺癌,这与个体体质、先天条件等都有密切联系。所以,在看待一些选项时,我们不应该一味注重岁数的加减,而是应把眼光落在选项提示上,用以正确指导自己的生活,才更具有积极意义。”宋康说。
增寿减寿后天因素更重要
分析40道测试题,不难发现,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所受压力、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环境污染、运动锻炼、基因问题。除了最后的基因选项外,其余都是后天影响因素。
“尽管基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周期、质量,但先天基因再好,也经不住后天的狂轰滥炸。”宋康说。
眼下,很多“生活方式病”已经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开私家车上下班、坐电脑前完成一天的工作、餐桌上推杯换盏、灯红酒绿的夜生活里度过夜晚时光……这曾是许多人追求的幸福生活,而今我们享受到了,“生活方式病”却已经开始缠身了。
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直被反复提及,但真正能做到持之以恒的却是少数派。
通过“寿命计算器”评估出自己的寿命后,并不是要你马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比如,吸烟者一天之内戒除烟瘾,或者是肥胖者立即每天改吃豆腐,而是从小处着手,做出合理的适度的调整,制定出符合自己个性的健康计划,为自己的健康未来做出努力。
■寿命计算器自测
如果你是男性,请先将预期寿命设定在86岁,女性则为89岁
1.你已婚。( 3岁)
点评:其实,这一选项过于笼统,正确的解读是,和谐美满的婚姻让人增寿,但如果夫妻总是吵架,陷入恶性循环中,这样的婚姻肯定是不利于健康的,反倒会减寿。
2.你和家人之间联系密切,与朋友经常相聚。( 0.25岁)
点评:和亲朋之间和谐的关系,可以让你健康又长寿。
3.如何评估你目前的压力水平:低( 0.75岁);高(-3岁)
点评:现代人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婚姻压力……压力过大会影响寿命,懂得善于处理压力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健康。
4.你善于减压( 1岁);不善于(-2岁)
点评:减压方法各式各样,女人的唠叨、自言自语,其实都是在为自己减压。男人在这方面似乎过于矜持保守,但听听刘德华那首歌就该想明白,“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5.每天睡3-5个小时(-1岁);6小时以上( 1岁)
点评:保证睡眠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每天尽量在11点以前入睡。
6.你接受过多少年的正规教育?16年以上( 0.5岁)低于8年(-0.5岁)
点评:接受良好教育的程度越高,获得的健康知识越多,保健意识也会越强。
7.你一周工作多少小时?低于40个小时( 2岁);40个至60个小时( 1岁)
点评:工作时间太长,压力增大,疲劳增加,很容易影响情绪和健康。尝试增加工作效率,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吧。
8.你对人生逐渐走向衰老感到乐观( 2岁)悲观(-1岁)
点评:心态的好坏同样左右着健康指数,乐观与长寿总是结伴而行的。
9.你居住的地方空气质量很好( 0.5岁)
点评:有空多到开阔的户外走走,如果难以改变大环境,那么尝试调节一下自己的生活小环境,比如家里多开窗通风,在家里多放些绿色植物,调节室内空气。
10.当你在私家车中,你总是会系好安全带( 0.75岁)
点评:尽可能减少意外发生,保障生命。不过,选项里加入这类意外因素的题目,似乎不是特别有科学意义。
11.你每天喝多少杯含有咖啡因的咖啡?
2杯以下( 0.5岁)
3杯以上(-0.5岁)
12.你每天喝2-3杯绿茶( 0.5岁)
点评:喝茶不宜过量,过浓,进餐前半小时不喝茶,孕期、哺乳期妇女、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及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宜饮茶。
13.你吸烟或暴露在二手烟的环境(-4岁)
点评:在杭州去年首次排定并公布的“前5位癌症谱”中,肺癌占据第一位。另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现象是,经常被动吸烟的人患肺癌的几率比正常人多出6倍。
14.你每天都吸烟(-0.5岁)
15.你每天吸多少支烟?10支(-5岁);20支(-10岁);40支以上(-15岁)
点评:烟民可以用一个公式计算下自己罹患肺癌的危险系数:X=吸烟年数×每日吸烟量,如果X≤400,危险性较低,反之,X值越大,危险系数越高。
16.你每天饮用啤酒超过3杯,或含酒精的饮品超过3杯,或4杯白酒。(-7岁)
点评: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指出: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根本没有严谨的科学根据。没事尽量还是少碰酒杯。
17.你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 2岁)
点评:阿司匹林可以改善血液粘稠度偏高的问题,并起到活血作用。如果在医生的建议下,每天服用81mg阿司匹林,可以提高听力和大脑健康,有助于延缓或避免心脏病或中风的发生。不过,哮喘病人、有出血倾向的病人、胃溃疡病人都不适合服用阿司匹林。
18.阳光下你会涂抹防晒油来保护皮肤吗?很少(-1岁)会做好防护( 0.5岁)
19.你没有从事危险性行为,也不注射违法药物。( 10岁)
20.你每天都用牙线洁牙吗?是的( 1岁);不是(-1岁)
点评:如果能经常使用牙线,就可以减少牙周炎的发生。
21.你一周吃多少次快餐和熟食。从来不吃( 4岁);5次以上(-2岁)
点评:快餐在营养学家眼中是高热、高脂、高蛋白的“垃圾食品”,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癌症等各种慢性疾病。
22.你很少吃烧烤的鱼,家禽或肉类( 1岁)
23.你每天会补充钙( 0.5岁)
24.如果在正餐之间吃零食,通常你会选择干果( 0.5岁)
点评:干果可以美肤、健脑、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抗衰老。
25.你常吃大量的甜食,如冰淇淋,蛋糕,糖果等(-1岁)
点评:吃甜食过多,会引起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肥胖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特别是一些有糖尿病等家族遗传史的群体,更应避免大量进食甜食。
26.你每天都吃得很多,肥胖(-5岁)
点评:肥胖是引发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比如医学界所说的“死亡五重奏”——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冠心病、中风,都与肥胖直接相关。
27.你不会把铁作为营养素的一部分来补充( 2岁)
28.你一周有多少天能达到至少锻炼30分钟?每周7天( 5岁);每周三天( 3岁);我很少锻炼(-1岁)
点评:适当的锻炼很重要,实在达不到30分钟,那就每天利用零星时间锻炼也好,如转转脖子、扭扭腰,每天步行上下班也很不错。
29.你排便不规律(-0.5岁)
点评:良好的排便习惯能保证人体的正常代谢。每天1-2次的排便习惯最有利于健康。
30.你的总胆固醇水平高于180mg/dl(5mmol/L)(-2岁)
31.你心脏的收缩压是多少?低于120( 2岁);高于230(-5岁至15岁)
32.你心脏的舒张压低于80( 7岁)
33.你每年都做血糖检测( 0.5岁)
点评:18岁以上定期测血压,30岁以上定期测血脂,40岁以上男性每年都应该测血糖。
34.你的心脏病两年前发作过,但后来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预防它再次发作(-2岁)
35.你的直系亲属中从来没有患有糖尿病者或心脏病者( 2岁)
36.直系亲属中有三位或更多的人患有癌症。(-1岁)
37.你母亲活到90岁以上( 2岁)
38.你父亲活到90岁以上( 2岁)
39.你的祖父母或曾祖父母中有达到或超过98岁高龄的( 2岁)
40.你没有借助任何人工生育手段生育最后一个孩子时是多少岁?35~43岁( 2岁)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