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
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逐
年升高,据估计患病人数已居世界第
二位,现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人,其
中95%左右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
者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脑卒中、冠心
病、外周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
脏病变、神经病变等,这些并发症是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和致残原因,
而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循证医学研究都
表明,糖尿病的良好控制,治疗达标,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糖尿病的危险性。通俗地讲,血
糖的良好控制,可以使糖尿病患者享受正常的寿命。
因此,糖尿病的治疗达标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对我国1991-2000年共10年间30个省24496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
调查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总患病率为73.2%,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的总
患病率高达75.5%,并测评出有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年直接医疗费用是无并发症患
者的3.71倍,治疗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用去81%的直接医疗总费用。这些数
据表明我国的糖尿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既可以降低并发
症的发生,又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那么糖尿病患者达标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达标?
我国采用的血糖达标数值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
时血糖分别<6.5mmol/L和<8mmol/L。
怎样才能达标?我的经验和体会是采用个体化治疗的方法,全面、综合考虑
每位患者的各方面因素,注重突出的问题,制定治疗方案,并监测临床效果,使
血糖全面达标,同时相关的血压、血脂和体重达标。
一、针对性
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每位患者都有自身的临床表现和特点,病程、体重指
数(BMI)、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血压、血脂、肝肾功能以及生活习惯(包括吸
烟、饮酒)、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均不完全相同,在制定治
疗方案时要兼顾上述几方面因素,特别是体重指数(BMI)、血糖水平、胰岛功能、
肝肾功能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情况,
这些因素在决定治疗方案时起着重要作用,抓主要矛盾和症结所在,制定出个体
化的、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治疗方案。
二、科学性
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法不断地出现和产生,不断汲取
和使用新的科学方法为患者服务十分重要,在治疗糖尿病药物方面有:磺脲类
(Sus,如优哒灵)、双胍类(biguanides,如美哒灵)、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
和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repaglinide、nateglinide)以及噻唑烷二酮类
(TZD,如维戈洛)。胰岛素有普通胰岛素(RI)、低精蛋白胰岛素(NPH)和精蛋白锌
胰岛素(PZI),有从猪、牛的胰腺中提取的制剂,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应用DNA重组
技术和酶转化技术制成的与人体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的胰岛素。新近又有一些胰
岛素类似物问世,其特点是较常规胰岛素快速吸收,可在餐后迅速起效,有赖脯
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另一种新的制剂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
(insulinglargine),胰岛素A链21位的门冬氨酸换成甘氨酸,并在B链C末端加两
分子精氨酸,使等电点改变,注射后皮下缓慢吸收,能持续24小时,无明显高
峰。治疗糖尿病的设备包括胰岛素笔和胰岛素泵,还有监测血糖的仪器和设备。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为糖尿病的控制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三、实效性
在根据患者的诸多因素制定出的最佳治疗方案,一定要通过患者用药后的检
验,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确实收到满意的效果,反过来证明方案的有效和可行
性;而当病人用药后,临床收效尚不满意时,治疗方案还需进一步调整,以获得
满意的临床效果。当然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的
治疗方案是最佳和可行的,而随着某些因素的变化,治疗方案不能和变化的病情
相适应,调整和变化治疗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病情变化的需
要,此种方案才称得上“最佳治疗方案”。在此要强调的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干
扰因素很多,瞬时血糖的变化不能代表血糖一段时间的平均水平和总的趋势,要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排除干扰因素,从点(即刻血糖)、线(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
糖)、面(糖化血红蛋白HbA1c)来判断血糖的控制情况,全方位的衡量和判断疗
效。
总之,在严格控制血糖,全面达标的目标下,我们还要强调生活方式的干
预,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撇
开此两项前提,再有效的药物也无济于事,糖尿病的治疗也是综合性的治疗,当
患者出现大血管(心、脑血管)和微血管(眼、肾)的并发症时,还需同相关学科的
医生共同研究治疗方案,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的过程,患者必须树立与疾病长期
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要作细致的监测血糖的工作,给医生提供调整治疗的
第一手资料,还要接受糖尿病的教育,学习糖尿病的自我防治和护理的基本知
识。只有医患的密切配合,才能使糖尿病的治疗全面达标,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
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医疗开支,使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一样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