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院糖尿病用药分析 西药篇(二)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8 10:17:55    

 ■本报特约撰稿人 贺雷黄晓燕

  在国内医院市场抗糖尿病药物的
主力军团中,除了胰岛素类,作出重
要贡献的还有α-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
素促泌剂这两大类药物。这两类药物
在2000~2006年间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
攀升,2006年合计占据了国内医院市
场糖尿病用药超过50%的份额。然而,
随着糖尿病的发展以及新产品的不断进入,这两个抗糖尿病的中流砥柱产品渐渐显露出一丝疲态。

  α-糖苷酶抑制剂:增速略缓,阿卡波糖领跑

  α-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口服降糖药,其临床使用的制剂品种有阿卡波糖、伏
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等,其中以阿卡波糖应用最广泛。该药几乎不被吸收入血,
在肠道内发挥作用,其降糖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上段上皮细胞内的α-糖苷
酶,使双糖向单糖的转化减少,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餐后血糖曲线比
较低平,长期应用可减轻葡萄糖毒性,减轻胰岛素β细胞的负荷及胰岛素抵抗。

  α-糖苷酶抑制剂是国内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最大的药物类别,约占糖尿病用
药市场近30%的份额,在口服降糖药中的份额超过40%。α-糖苷酶抑制剂近年来一
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但在2006年略有下滑(见图1)。国内销售的品种
主要为阿卡波糖。

  阿卡波糖领跑国内口服降糖药市场,应该说,拜耳的学术推广工作功不可
没,才使得其阿卡波糖产品“拜唐苹”的销量遥遥领先(见图2),牢牢抓住了
86%的市场份额。

  此外,伏格列波糖由日本武田公司最早开发,但其国内销量远低于阿卡波
糖。

  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放慢速度,非磺脲类引领未来

  胰岛素促泌剂的主要降糖机制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故总的原则是适
用于有一定β细胞功能且饮食治疗尚不能达到满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

  从全局来看,胰岛素促泌剂的增长速度低于糖尿病药物整体增长,市场份额
正在不断萎缩。2006年,胰岛素促泌剂在国内16城市样本医院的销售金额为1.6亿
元,在口服降糖药中仅次于α-糖苷酶抑制剂,属于第二大用药类别,但其市场份
额已由2000年的近40%下降至2006年的20%左右(见图3)。

  根据结构的不同,胰岛素促泌剂可分为磺脲类与非磺脲类。磺脲类代表品种
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
脲等,非磺脲类代表品种有瑞格列奈与那格列奈两种。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传
统磺脲类药物增长速度已放缓,2006年销售金额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非磺脲类
药物则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增长势态,2006年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见图4)。

  从具体的品种结构来看,第一代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临床使用量已经很少,
仅有甲苯磺丁脲还在少量使用;第二代磺脲类产品中,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
列齐特一直是该类产品的佼佼者,2006年以前牢牢占据着胰岛素促泌剂销量的前
三甲;格列美脲的增长非常迅猛,2001~2006年的平均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
233%,甚至在2007年有望取代格列吡嗪、格列喹酮与格列齐特而成为第二代磺脲
类产品的翘楚。新兴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则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瑞格列
奈自上市以来呈现着爆炸性的增长,2000~2006年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200%,
2006年已经一举取代传统磺脲类产品,从而成为胰岛素促泌剂的“领头羊”(见
图5、6)。

  重点品种点评

  瑞格列奈:属于苯甲酸衍生物,是一种非磺脲类的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临
床常作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该品是新一类抗糖尿病药,其化学结构是氨甲酰甲基
苯甲酸(CMBA)家族,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关闭β细胞膜上的钾通道,造成钙离子
内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其与磺脲类药物作用的
受体位点不同,且药物不进入β细胞,不抑制蛋白合成或不直接引起胰岛素的胞吐
作用。

  该品适应症与磺脲类药物相似,可单独应用亦可与其他降血糖药物联合应
用,禁忌症与磺脲类药物也类似。在国内的主要供应商为诺和诺德与江苏豪森,
两家的产品在2006年分别占国内瑞格列奈市场份额的84%与16%。

  格列吡嗪:该药口服后吸收迅速,作用时间短。代谢产物无降糖活性,主要
由肾脏排出,24小时从尿中排出90%~97%,由于其引起低血糖的机会很小,在控
制血糖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甘油三脂的含量,所以尤其适宜老年人和并发高甘油三
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服用.但由于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所以肾功能不全、肾小球
滤过率低于每分钟60毫升者应谨慎使用。在国内市场上,大连辉瑞的产品傲视群
雄,所占市场份额超过了70%(见图7)。

  格列喹酮:该品口服后能迅速地从胃肠道吸收,作用强度介于优降糖及甲磺
丁脲之间。最大的特点是其95%从肝脏排出,自肾脏排出的比例不足5%,作用温
和,很少引起低血糖症,是惟一一种基本上不从肾脏排出的磺脲类降糖药。北京
万辉的产品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5%(见图8)。

  格列齐特:该品为中效型降血糖药物,口服后吸收较缓慢,半衰期是各类降
糖药中最长的,所以作用时间较长,适用于轻、中型糖尿病人。天津华津的产品
(60%)与天津施维雅的产品(28%)合计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

  格列美脲:作为新一代磺脲类降糖药,该品降糖作用最强,口服吸收后,60%
从肾脏排出,半衰期为一个半小时,到达高峰时间为3~5小时,药物维持作用时
间达到10~20小时。作为最具增长潜力的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2007年其市场份
额还有望进一步提高。目前,北京安万特、徐州万邦、江苏扬子江、威海达因是
该品种主要的生产厂家,合计瓜分了90%的市场份额。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