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花300元就可接受医生
制定的饮食、运动个性化治疗方案
北京仅一家医院有此类门诊
专家表示:医生资源缺乏、患者对社
区医疗信任度差使其推广尚有阻碍
本报讯(记者马晓娟)以往肥胖、糖
尿病慢性病患者都要靠服药来控制病情,而现在通过改善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就可减轻病情,这是记者从北京积水潭
医院社区保健科开展的一项名为“知己健康”门诊中了解到的。对此中国疾控中
心专家表示,此治疗方法可改善慢性病人的生活方式,对缓解病情非常有好处,
但要想在医院和社区中大规模开展,还受到患者观念和医生资源的制约。
300元就可接受个性化治疗
据北京积水潭医院社区保健科主任李东介绍,该院从2003年开设“知己健
康”门诊以来,共有四百多人接受了这项花费仅为300元的非药物绿色治疗法。所
谓“知己健康”是让自己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医生通过改善糖尿病、肥胖患者
的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再让其配合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法。据统计,95%的糖
尿病患者血糖达到正常值。
但同时记者了解到,自2003年知己健康门诊在积水潭医院开设至今,在北京
仅有一家,北京各大医院和社区医院都没有推广。
量化指导可改善生活方式
李东指出,大多数慢性病的病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据《中国居民营养与
健康现状》中指出,膳食结构不合理和缺乏体力活动是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
慢性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但目前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很难得到饮食和运动方面的个性化、量化指导。
比如大家每天都在动,但是究竟每天怎么运动,保证多少有效运动量才能起到治
疗作用,很多人都不清楚。”李东强调,“知己健康门诊”就是解决以上问题。
通过三个月的饮食、运动的行为干预,使这些慢性病患者建立一套科学健康的生
活方式。
佩戴“BP机”监测运动量
据了解,该门诊主要运用“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软件”和佩戴“运动能量
监测仪”这两个管理工具,将每日饮食和运动数据输入电脑,由电脑软件为每位
被管理者制定出饮食和运动个性化处方。
记者看到,能量监测仪的形状类似于一个BP机,医生介绍只要输入使用者的
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这4个参数,然后将其佩戴在腰间就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
运动量,并将其每天运动的运动量、强度等数据存储。
患者来复查时,医生会将能量监测仪记录的运动数据传入电脑,通过“生活
方式疾病综合防治软件”显示出使用者的运动分析报告及指导处方。
两种因素制约推广
这种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的医疗方法是否具有科学依据和推广价值呢?为此,
记者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他表示虽然这种治疗手段对
建立慢性病人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病情是有好处的,但要想在中国的各大医院
和社区中推广,还受两点因素制约。
首先,医生资源缺乏。“绿色治疗”是一种针对慢性病人的健康管理模式,
要在医院社区保健科开展。但同时绿色治疗也是非药物治疗,这就需要医生具有
雷锋奉献精神,但恐怕很难有医生放弃经济利益而去开展保健工作。其次,患者
对社区医疗信任度差。在中国,老百姓对社区医疗水平的认知度比较差,对于社
区医生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还存在不信任。
专家还表示,对于慢性病人的健康管理,在欧美国家都是由社区医疗服务站
承担的。社区的每位居民都有一本健康记录,社区医生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
各方面的健康指导。
链接
“知己健康”门诊步骤
第一步:收集健康信息。通过体检和医生询问,为每位被管理者建立个人的健康档
案;
第二步:健康评估。将患者身高、体重、血糖等健康信息输入电脑,采用健康评估
软件进行评估,得出患者目前身体已患疾病、将患疾病的危险程度以及有哪些生活
危险因素。
第三步: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医生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状况告知,并给出一个
书面的评估结果和健康管理的指导意见,进行饮食和运动两方面的干预指导。
第四步:动态评价。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跟踪监测,依据监测的数据评价健康变化趋
势,再进行指导,减少疾病的发生。
(治疗时间共三个月,七次。第一个月每周一次,第二月每半月一次,第三个月一
次,每次医生都要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和指导、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