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并发症糖尿病症状神经痛>

胰岛素强化治疗具有远期优势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8 14:32:30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诊断初期就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减轻残存β细胞的负担并促进其修复,从而具有更好的1年缓解率。

  阶梯式治疗 血糖难达标

  传统观念中,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予阶梯式治疗方式,即从饮食运动治疗、口服单种降糖药、联合用药逐级过渡到胰岛素治疗。我国2003年调查显示HbAlc(糖化血红蛋白)≥6.5%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例达到74%。而HbAlc不达标的重要原因是传统的阶梯式治疗过程中,单药治疗向联合治疗转换延迟以及胰岛素使用时机延迟所致,导致患者在胰岛素治疗前累计HbAlc>7%的时间超过10年,增加了各种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由于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口服用药往往很难长期维持血糖达标。

  胰岛素治疗 缓解率更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和第三医院的内分泌学者联合全国9家中心于2004年启动了一项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观察了短期(2~5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CSII或MDI)及传统的口服降糖药(OAD)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382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口服药组相比,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有更多的患者可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停止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但1年缓解率(在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情况下,血糖稳定控制)有较大差别:CSII 组51.1%,MDI组44.9%,口服药组26.7%。而且,在缓解的患者中,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患者随诊1年时检测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与治疗后比较无差异,但口服药组1年时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却显著下降。这一结果提示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维持可能是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有更高缓解率的原因。

  强化胰岛素 给胰岛“放假”

  与既往研究不同,我们这一研究并不局限于胰岛素治疗,而是比较了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强化胰岛素治疗与口服降糖药的不同效果。不同治疗方式均可使血糖在短期内得到明显下降,但强化胰岛素治疗在诱导长期血糖控制及维持胰岛β细胞功能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这一结果说明,除了糖毒性的解除外,强化胰岛素治疗可能通过减少刺激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使“胰岛β细胞休整”, 减轻残存β细胞的负担并促进其修复。

  胰岛素在控制血糖达标、预防并发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临床工作中常常因其可能引起体重增加、低血糖及使用的复杂性而影响了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和接受。UKPDS结果告诉我们,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是由于并发症的出现,而非胰岛素的使用。因此,胰岛素强化治疗不应作为糖尿病治疗的最后选择。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