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并发症糖尿病症状神经痛>

轻松走出用药七大误区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8 14:35:21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我国每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达50余万人。以下将几种乱用药物的情况罗列,希望给广大读者提个醒。

  误区一疼痛就用药来扛

  李阿牛经常牙痛,就经常服用消炎痛。治疗效果不错,但容易反复,他以为多吃几片,止痛效果也加倍,竟一次吃下了8片,结果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差点要了命。

  过量服用消炎痛等解热镇痛药物可导致急性毒性反应,如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听力下降、胃肠道出血、高热、脱水、血压下降,昏迷乃至危及生命。其中,以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炎痛喜康、布洛芬等药最为明显。

  解热镇痛药对内脏疼痛并无效果,扑热息痛还会引起恶心和腹痛。

  解热镇痛类药物有造成胃出血的可能,有严重胃病的人不适合使用。

  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简单一止了之,既掩盖病情,又延误诊治,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患者数周、数月或更长时间内连续或超剂量服用解热镇痛药,会对药物产生精神依赖和耐受,并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损伤肝肾功能、损害听力、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等严重后果。解热镇痛药只是对症治疗,并不能消除病因,故不宜长期或大剂量使用。

  误区二抗生素能治百病

  黄小丫患了尿路感染,治病心切的她认为多吃药病就好得快,随意加大抗生素的剂量,病情稍有好转时又擅自停药。结果病情反复,甚至迁延难愈。

  按规定抗菌药物必须凭医师处方购买,不能乱卖,更不能滥用。尤其是感冒使用抗生素根本没有必要,因为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一不舒服就乱用抗生素,不但没有疗效,反而造成抗生素耐药。一旦真的患上感染性疾病,需要应用抗生素时,如果因为平时乱用抗生素导致的耐药,造成“无药可用”的局面,真是得不偿失。

  误区三感冒用药一把抓

  马大叔因为感冒服用多种感冒药,导致血压升高,现在因为脑出血而瘫痪在家。

  不同厂家生产的感冒药有不同的商品名,但是可能含有相同的药物成分,如伪麻黄碱(主要作用是选择性地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减轻鼻塞症状)和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作用是解热镇痛),有的还添加有止咳作用的右美沙芬。同时使用多种感冒药容易导致上述药物成分的过量使用,引起血压升高、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肾脏功能逐渐减弱的老人不宜服用大剂量的感冒药。

  误区四止咳药越喝越上瘾

  张小华上网成瘾,乱用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来提神,现在对止咳糖浆也上瘾了。

  咳嗽是呼吸道炎症的保护反应。如果呼吸道有感染,炎症没能控制,气管和肺内的分泌物最好能排出体外,而咳嗽是呼吸道的防御反应之一。咳嗽有助于排痰,多痰或痰液黏稠者应选择祛痰或化痰止咳药,禁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等,否则可因抑制咳嗽,导致痰液不能排出,引起痰液阻塞,加重病情,甚至发生窒息。老年人、孕妇、小儿避免服用中枢性止咳药。长期服用中枢性镇咳药还会成瘾,不可擅自服用,服用此类药品必须持有医生处方,少量、短时间使用。一旦出现长期咳嗽久治不愈等情况,应尽快接受医生的正规诊治。

  误区五激素祛病就是快

  王先生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直没有正规治疗。有一次听信游医介绍:强的松可以治好风湿。服药后效果竟出奇的好,于是他如获至宝,一吃就是3年。3年下来,他的体重增加了,血压增高了,胃也痛得厉害,一查胃镜是溃疡。医生告诉他,他身上的病可都是类固醇激素惹的祸。

  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一定要慎重使用,因为长期滥用激素药,可导致高血压、股骨头坏死、溃疡病、药物性青光眼、药物性白内障等疾病。

  类固醇大量使用的常见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发育受损(小孩)、中心性肥胖、感染机会增加、伤口愈合不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增加、皮肤脆弱、肌肉病变、水肿、精神异常、白内障、青光眼、胃溃疡或出血等,颇是骇人听闻。

  误区六维生素多多益善

  胡大爷认为维生素E有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的功效,故将其作为常用保健药,每天服用4粒。后来出现肌肉痉挛、肌无力、骨骼钙化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以及睾丸萎缩和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维生素E不是补药,大量、久用后可出现毒性反应,轻者恶心、疲乏,少数妇女月经量增加或闭经。若无必要,请勿乱用维生素。服用维生素请遵医嘱,或以说明书上标示的剂量为准。

  误区七中药进补最安全

  张小姐食用芦荟美容,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中毒症状;李奶奶在儿女们探亲之时炖了一大锅白果煨鸡给全家人进补,结果家人接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腹泻现象。

  芦荟虽有治病、美容作用,但也含有一定的毒素。一般不能用作食品原料,更不能过量服用,且用芦荟美容,很难掌握剂量。食用芦荟一定要小心,以免发生中毒。白果含有少量氰苷氨基酸,过量服用就会中毒,只能辨证使用。很多中药虽然是纯天然,但并不代表没有毒性,使用时一定要慎重,最好在咨询专业药师或医师后再用。

TAG:误区用药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