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是消化器官吗?胰腺与激素
有什么关系?
胰腺是位于胃后方的一个较大器
官,确实参与消化食物的工作。胰腺
分泌一种含有消化酶的液体,称为胰
液。胰液排入小肠的上部,在那里帮
助分解食物,使食物成为半流体,称
为是食糜。
胰腺又是一个内分泌腺,胰腺中成小簇分布的胰岛细胞分泌好几种激素进入
血液,其中高血糖素由a细胞分泌,胰岛素由?细胞分泌。这些激素协助调节血液
中葡萄糖的水平。葡萄糖属糖的一种,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血糖水平升高(像
正常进餐后那样),胰岛素即刺激身体细胞吸收葡萄糖。胰岛素也促使肝脏摄取血
流中过多的葡萄糖,将其转变成糖原,储藏起来。如果血糖水平过低,高血糖素
会使肝脏把糖原恢复成葡萄糖,释入血流中。
胰腺出了毛病就引起
糖尿病吗?
有时是这样。所谓糖尿病,是血糖水平过高,可以由多种生理异常情况引
起。糖尿病有两个最普通的类型,即胰岛素依赖型(甲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乙
型)。
甲型糖尿病确实由胰腺功能失常引起。胰腺中的胰岛制造不出足够的胰岛
素,以致血糖水平过高。乙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则制造出足够的胰岛素,有时甚
至制造得比正常还要多,但是身体组织不能对这些胰岛素起应有的反应。
糖尿病普遍到什么程度?这种病有多严重?医学界在治疗此病方面取得了什
么进展?
此病非常普遍。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至少有三千多万
人,此外可能有三千万人还未诊断出来。乙型糖尿病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病例的
百分之九十。
本世纪初,被诊断为患上糖尿病是极其严重的事,大多数患者经诊断后仅生
存数年。在二十年代,两位加拿大研究者发现,从动物的胰腺中提取胰岛素作注
射,可维持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全赖这项发明,以及对
糖尿病饮食的进一步了
解,现在大多数患者的生活大致正常。遗憾的是,糖尿病依旧是一种严重的病,
并且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糖尿病患者生命延长等因素,糖尿病患者的人数
正不断增加。
胰岛素注射和其他的现代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糖尿病,但是不能治愈糖尿病,
结果糖尿病在美国、澳洲、台湾等地属头五种最常见的致命疾患,而且与心脏
病、肾病和
高血压造成的死亡间接有关。糖尿病患者患病二、三十年后,才会出
现严重并发症,每年有无数患者并发症而住院。此外,那些已患病但自己尚不知
道的人,由于未经治疗,并发其他病症的可能性很大。
糖尿病患者应该随身携带病情记录卡,这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才知道自己是否已患上糖尿病?如何知道患的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
糖尿病最初的一个征状是尿频,因为尿频使人丧失大量水分,于是又极其口
干。食欲可能齐奇佳,体重却下降。患者常常渴望进食,尤嗜糖果甜食,并感到
异常疲劳,整天昏昏欲睡,身体虚弱,心情抑郁烦燥,全身不适。胃口很好而体
重下降是甲型糖尿病的典型征状,在乙型糖尿病病例中较少出现,其他征状则是
两类型糖尿病所共有的。
患上的糖尿病属于哪一类型,最重要的线索是年龄。甲型糖尿病的患者多为
儿童和少年,绝少有年过三十而得病者,因此甲型糖尿病常常称为幼年型糖尿
病。此病较乙型糖尿病为严重,而且起病急骤。一旦出现上述一种征状,应该立
即去看医生。
乙型糖尿病多半起病缓慢。因为征状往往在患者年过四十后才显露出来,所
以此病又称为成年型糖尿病。患者多半超重,与甲型糖尿病患者形成鲜明对比。
由于病情恶化缓慢,许多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上糖尿病,直到出现了视觉模糊、足
部或手指有麻刺感、皮肤瘙痒和感染、妇女念珠菌感染等征状之后,才检查出
来。有引起患者更是在接受常规体检时,才籍尿液试验或血液试验检查出此病
的。
糖尿病会遗传吗?两类型的糖尿病都会世代相传吗?
医学家早知道糖尿病有遗传性,然而遗传的并不是病本身,而是患此病的倾
向。有一点很清楚,即称为“遗传学家的恶梦'的糖尿病,甲型和乙型的遗传情况
十分不同。
研究人员已识别出甲型糖尿病的六种特殊基因,一个人有这些遗传基因中的
任何一种,就有较大可能患上此病,但不一定发病,详细情形有待进一步研究。
如果父母中仅一位患有甲型糖尿病,子女患此病的概率为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
如果同卵孪生儿中的一个患此病,另一个罹病的概率为二分之一。现代科学家认
为,可能是一次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促使脆弱的免疫系统袭击患者本身的胰
岛,施以破坏,于是胰岛再也制造不出胰岛素。
乙型糖尿病的遗传性远比甲型糖尿病强。如果父母之一患有乙型糖尿病,子
女患病的概率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如果同卵孪生儿之一患有乙型糖尿病,
另一个孪生儿实际上肯定也患此病。说来也奇怪的是,研究人员还未能发现任何
与乙型糖尿病有关的特殊基因。
医生为什么常要替孕妇检查是否患糖尿病?
糖尿病有时在怀孕期间初次发病,这种情况称为“任娠期”糖尿病。弄清楚
孕妇是否患有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不予治疗,会大大增加分娩的危
险。
孕妇糖尿病,胎儿往往长得比一般的胎儿大,容易造成难产,引致产伤。此
外,婴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较高。从前,糖尿病产妇分娩时的死亡率逾百分之
九,其婴儿的死亡率更在百分之四十以上。现今,其死亡率与非糖尿病者相仿,
但是为了预防不幸,孕妇应接受常规的产前
糖尿病检查。
虽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能于产后痊愈,但是,此后每次怀孕期间必须
继续治疗,终生小心护理。遗传学咨询也许是必要的。凡是糖尿病家族史的妇
女、超重的妇女、或有其他危险因素(增加发病可能的因素)的妇女,若打算怀
孕,应该先与医生商讨,这才是明智之举。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必须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吗?
不是的,其实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不必注射胰岛素。甲型糖尿病和乙型糖尿病
的治疗方式有很大区别。
所有甲型糖尿病的患者,为了继续活命,必须每天注射胰岛素,终生不断。
现在有许多种胰岛素制剂可供选择,这些制剂大多从牛或猪的胰腺中提取,产生
作用的速度各不相同,维持效力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1982年,科学家采用遗传
工程技术,用细菌制成人的胰岛素,少数甲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自己注射一次胰岛
素;多数患者每天注射两次,有些人甚至要更频密地注射。患者还要极其谨慎地
安排饮食,按时借助血液或尿液试验监测血糖水平,以便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另一方面,许多乙型糖尿病患者不用注射胰岛素就能控制病情。医生通常会
为患者规定一种特殊的饮食。如果患者超重,则必须减肥,同时多做运动。这两
种方法(减肥与体育锻炼)可以加强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
通常只有在这些方法无效时,医生才用药物治疗乙型糖尿病患者。许多患者
用众所周知的口服降血糖药降
低血糖水平,控制病情。(胰岛素口服无效,因为通
过消化系统时会被破坏。)最常用的降血糖是磺酰脲,这是一组与磺胺有关的药
物,每种药的服用次数不同,每天口服一次到三次不等。口服降血糖药能增加胰
腺释放胰岛素的总量,还可增加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果口服降血糖药
无效,或禁忌此药,医生会给他们注射胰岛素。许多乙型糖尿病患者长年累月口
服降血糖药,可安全有效地控制病情。这类药在怀孕期间不宜服用。
胰岛素泵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甲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维持血糖水平恒定,注射法未能满足其需要,于是有些
人采用胰岛素泵。泵必须戴在颈项上或挂在腰带上,通过埋于皮肤下面的导管或
针头,一天二十四小时连续不断的把胰岛素输入体内,患者还必须一天数次刺手
指取血来测量血糖水平,以确定所需的胰岛素剂量。胰岛素泵能把糖尿病患者的
血糖浓度保持在接近正常的水平,但是也可能引起许多并发症。
科学家已着手设计一种体积娇小的胰岛素泵,以便植入人体内;同时也在设
计可植入人体内的微型传感器,以测量血糖水平,继而指示胰岛素泵释出所需的
胰岛素。埋在人体内的胰岛素泵与传感器相连,实际上就像人工胰腺一样发挥功
能。
科学家的另一项研究,是移植胰腺或移植胰岛细胞。胰腺移植已经在几个病
情非常严重的甲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试验过,并未完全成功,起码移植的患者须服
药以防止身体排斥植入的胰腺。
糖尿病患者过量使用胰岛素会有些什么后果?
糖尿病患者使用过多的胰岛素,血糖含量可下降到危险的低水平,这种情况
称为低血糖,也称为胰岛素休克或胰岛素反应,是胰岛素治疗可能引致的一种极
端严重的并发症。
患者会突然感到头痛、眩晕、欲吐,且行动笨拙、发抖、视觉模糊、心跳加
快、语言含糊、大汗淋漓、行走困难、神志不清,以致常被误认喝醉酒。严重可
发生惊厥或昏迷,如果不即时予以治疗救治,甚至会死亡。
糖尿病患者未摄入足够的食物以平衡其胰岛素剂量,也就是说如果遗漏或延
误了一餐,或呕吐、喝酒、活动量过度又未吃足够的食物,胰岛素休克即可突然
发作。
终止胰岛素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是迅速进食含糖食物,如喝一杯果汁或汽水,吃些糖果。人体可很快吸收糖
分,使血糖水平迅速上升。甲型糖尿病患者易有这种反应,医生建议他们留心反
应的症状,并且随身携带一些糖块之类的零食。
鉴于糖尿病患者发作胰岛素反应时或会呕吐,以致咽不下任何食物,医生建
议患者及其家人学习注射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水平的激素)。自行注射高血糖素或
由医生注射葡萄糖,均可挽救胰岛素反应患者的性命。
糖尿病有哪些远期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患上动脉粥样硬化,也较容易罹患心脏病和中风。他们
易受感染,尤其是下肢,即使嵌甲、鞋子磨脚等小问题也会引起感染性溃疡,很
小的足部毛病也必须就诊。他们易患上外周血管病,即肢体血液循环不良,严重
者可能引致坏疽(组织坏死),受累的足部或腿要被截除。
糖尿病患者还易患肾病。患糖尿病(尤其是甲型糖尿病)数十年后,容易患肾
衰竭。糖尿病也可能导致失明。在二十岁到六十岁的男女中,糖尿病是引致失明
的极常见原因。据说,每二十个甲型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个最终失明。专家建议任
何患甲型糖尿病五年或以上者,以及所有乙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接受眼科检
查一次。
患糖尿病数十年的人,若手脚常感到麻刺,是否与糖尿病有关?
很有可能的。患糖尿病多年,会损害神经纤维,尤其是四肢的神经;神经受
损可引起麻刺感,也可引起麻木和软弱。在个别病例中,糖尿病削弱平衡力,并
引起灼痛,严重者可致残。
若有上述症状,必须告诉医生。加强控制血糖水平,或许可以缓解麻刺感,
并帮助防止神经再受损害。
一些未经充分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脱水,血糖水平升得极高,同时嗜
睡和精神混乱,甚至会昏倒。这种情况易与脑血管障碍相混淆。
有些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为什么带有丙酮?
身体不能从葡萄糖得到能量,就开始分解脂肪。酮是一组包括丙酮在内的体
内酸类,是脂肪分解的副产品。从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测出丙酮,是胰岛素严重
不足的信号。这是甲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通常由体内某处感染或精神高
度紧张造成。
甲型糖尿病患者如遗漏胰岛素注射一次,也会在尿液中测出丙酮。这种并发
症是一种内科急诊。
低血糖的成因是什么?
低血糖即血糖水平过低,与糖尿病的情况正好相反。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是
胰岛素反应,也就是糖尿病患者使用了过多的胰岛素。低血糖也由下列因素引
起:肝病、肾病、肿瘤(尤其是胰腺肿瘤)、许多药物的作用、长时间剧烈运动、
喝酒过量(尤其是空腹喝酒)。有些人身体健康,却特别容易因喝酒而血糖降低,
只喝三杯含酒精的饮料即可导致低血糖,症状是感到软弱、头晕、意识模糊。有
些低血糖病例并无明显病因。低血糖目前仍是医学上有一个有争议的项目。一些
研究人员声称,每一百人中,即有二十五至五十人患有低血糖。下面这些不明显
的症状可能与此有关:软弱、疲劳、头痛、注意力散漫
健忘、嗜睡、焦虑、烦躁、智力减退。有些专家则强调,除非由内科医生作
过化验试室,证实出现这些症状时血糖确实过低,否则不要妄下判语,随便断定
自己患有低血糖。
监控血糖水平
患者自行监控血糖水平,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一个有效办法。尿液试验和血
液试验都可以在家中进行,以测出糖或葡萄糖的含量,两种试验中以验血较为精
确。患者可根据检测结果调节其饮食、胰岛素剂量和日常活动,把血糖水平保持
在正常范围内相对而言,验尿就不那么有用,因为检测结果所显示的血糖水平,
是检测前两个小时的。在这段期间,血糖水平可能已经恢复正常。
如果医生认为患者适合在家里做血液试验,会指导患者怎样做。患者必须置
备经过消毒的刺血针或小针、酒精拭子、纱布垫、经特殊处理的试剂纸条和家用
葡萄糖测试剂。首先给一个指尖擦上消毒酒精,用针刺出一滴血,把血挤到试剂
纸条上,等待一分钟,然后将试剂纸条放入葡萄糖测试计(或与特殊色谱比较)。
上述仅是一种,不同方法的程序稍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