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得不好,就会出现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角结膜病和眼肌神经麻痹等严重眼病。
糖尿病眼病发生率较高,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者,约有30%的患者并发眼病。糖尿病患者一但发生眼病,进展较快,它能使患者视力减退,最终导致失明。失明率是正常人的25倍。
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影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两个主要发病阶段:首先是高血糖和
高血压伤及眼部微血管而使之破裂渗漏,随后视网膜因异常血管增生而形成疤痕,进而转变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1.视力减退决定于病变是否出现于黄斑,如位于黄班,或玻璃体出血,或广泛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则视力障碍明显。如引起继发性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可使视力完全丧失。
2.如果张大爷的出血不积极治疗而日渐机化,形成结缔组织,视网膜出现增殖性病变,此为增殖期,此期视力严重障碍。
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
白内障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眼科常见病之一,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首要病因。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000万人因白内障而失明,我国是白内障的高发区域,约有300余万人患有白内障。且每年新增患者约45万人,今后5年全国约有525万人需要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能预防和阻止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手术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惟一有效方法。然而,多数人对白内障手术的认识还是不足的,以为白内障只有到了失明的程度才能手术。实际上这种做法会让白内障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上受到很大影响。对部分患者来说,白内障的发展可能诱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使视功能遭受严重损害。随着超声乳化手术不断完善,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已经非常高了,手术适应症随之放宽,视力在0.5以下即可手术,手术效果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复明,更注重了“恢复自然的视觉”即全程视力。这就避免了患白内障的病友从视物模糊到失明这一漫长痛苦的过程,也避免了白内障引起青光眼的可能性。
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视力严重受损
目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首先是控制血糖,主要采用激光治疗,以阻止视网膜新血管形成,防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从而避免视力进一步恶化,或视网膜增殖形成,视网膜脱离,则需尽早手术治疗,切除混浊的玻璃体,剥除增殖膜,使视网膜复位。
糖尿病眼部病变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早期症状可不明显,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则表示并发症已有一定时日。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要像张大爷那样,总是等待严重并发症的到来,而不积极预防治疗。一定要定期到眼科检查视力及眼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视力严重损害,以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去看眼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中、老年人致盲的一项最常见的原因。在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我们痛心地发现约2/3的患者因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致视力残疾,甚至失明,可见问题十分严峻。因此我们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年去看1~2次眼科医生。这样,不仅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得到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且可改观“就诊晚、病情重”的局面,尽可能地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最大限度的保护视力。
哪些人不宜做白内障手术?
1.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不稳定,收缩压达170mmHg或超过170mmHg,舒张压超过100mmHg者。半年内患有心肌梗死、严重的冠心病、心肺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疾病等均不适宜进行手术。
2.血糖超过10.0mmol/L、尿糖达或以上者,如不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就进行手术,很容易发生不测。如果血糖过高,手术中容易发生出血。手术后的炎症反应较大,伤口容易发生感染,愈合迟缓或不良。
3.患有齿槽脓肿,鼻窦炎及颜面、眼周围部皮肤化脓性炎症等不宜手术。眼周围的炎症病灶可能成为手术感染性炎症的来源。
4.活动性葡萄膜炎、慢性泪囊炎、角膜内皮变性及患有严重损害视力的眼病所致的视功能不良者不宜手术。
5.一只眼睛已失明,且有眼底出血、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应通过心内科、眼科专家共同会诊后,再慎重把握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