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降血糖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8 16:28:59    

   糖尿病患者不适合较长时间的运动,而踢毽子运动量不大,能使全身得到活动。同时,踢毽子还能使居高不下的血糖值有所下降。生理学研究表明:每天踢20~30分钟毽子降糖效果显著。
  
  踢毽子不但可以提高人体的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经常踢毽子,还可以降低血糖。踢毽子所需场地小,不必与人争抢,运动量大小可随意控制,因人而异,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在不适宜从事其他户外活动的情况下,在室内踢毽子同样也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踢毽可锻炼全身
  
  踢毽对调节人的眼、脑、神经系统和四肢的支配能力有着特殊的功能。它主要以下肢做盘、磕、拐、蹦、落等动作来完成,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动作使脚、腿、腰、颈、眼等身体各部分得到锻炼,使人的关节得到横向摆动,带动身体最为迟钝的部位,从而大大提高各个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长期参加踢毽运动还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踢毽子要求技术动作准确,使毽子在空中飞舞不能落地,每种动作需在瞬间完成,这样就会使人的大脑高度集中,心神专一,使踢毽者感觉到身心舒畅,活力无限。
  踢毽子可以加速静脉回流,维持下肢动脉和静脉的动力平衡,有效预防下肢血管性疾病,同时还可预防因久坐易患的精索静脉曲张、痔疮等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另外,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头痛、眼睛不适、肩颈病和坐骨神经痛等慢性疾病也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
  踢毽子是体育运动,更是一种艺术。它不但能达到锻炼目的,还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艺术性。最具亲和力的是“走毽”,大家围拢在一起,你一脚我一腿,小小毽子在人群中上下飞舞,不但可以强身,还可以增进朋友间的感情,一举多得,其乐融融。
  温馨提示:无论是哪种踢法,都有一个共同的要点,即支撑腿要伸直,身体重心要移至支撑腿。眼随毽动,注意动作的节奏,正确判断毽的方位,落点和下落速度,做好继续踢毽的准备。边踢边动脑筋,而且注意力集中。
  踢毽子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否则容易造成韧带拉伤、踝关节扭伤、腰部扭伤等。另外,不平的地面会导致力的作用不正常,使人的重心不稳,容易摔伤和造成腰扭伤,应避开。
  
  踢毽子降血糖
  
  糖尿病患者不适合较长时间的运动,而踢毽子运动量不大,能使全身得到活动。同时,踢毽子还能使居高不下的血糖值有所下降。
  踢毽子不仅使下肢的关节、肌肉、韧带得到很大的锻炼,同时也能充分活动腰部。跳踢是踢毽子中较难的动作,不但要跳,腰部的协调动作也很重要,上肢、颈部也要随之运动,连续跳踢数十次,心跳可增加到每分钟150~160次。经常参加这项运动,可调节全身血流量,加速血脂的代谢,降低血糖。当然,原服用的降糖药不能马上停掉。
  温馨提示:中老年人踢毽子应从不十分激烈的动作开始,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为度。老年人心跳达每分钟即可。踢毽子前先做15分钟的热身,以免运动中出现肌肉拉伤。生理学研究表明:踢20~30分钟毽子降血糖的效果最佳;超过40分钟,虽然可以降低血糖,但血液中脂肪增加,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而踢毽时间过短也达不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刚开始锻炼时,可从5~10分钟开始,在1~2个月内将运动时间延长到20~30分钟。每次锻炼结束时,再做10分钟的恢复运动,不要突然停止。
  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有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者,不宜从事此项运动。
  
  儿童踢毽子:成长快乐
  
  踢毽子不仅能给孩子带来欢乐和健康,而且能让孩子从中发展自己的智慧、品德和个性。
  踢毽子是一种有氧代谢活动,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儿童踢毽子时,心率多在125~160次/分钟之间,这种强度的活动有利于儿童心脏的发育。踢毽子时,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要做屈伸、绕环、展收等多种不同方向的运动,不仅使腰肌、腹肌、骨盆肌、下肢各肌肉群以及血管、神经和腹腔、盆腔的内脏器官得到锻炼,还能促进下肢、骨盆、足弓和腹腔、盆腔内器官的发育。这种跳动的运动有利于骨骼生长,减少将来中老年时期发生骨质疏松。
  当踢不同的动作组合时,能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快速、协调变化动作的能力。另外,踢毽时眼睛要随着毽子走,颈部也要不断转动。这样能消除视力疲劳、预防近视,加强颈部的锻炼,也可促进颈椎的发育。
  儿童在踢毽活动中锻炼的不仅是身体,还能发展认知能力、情感和个性心理,丰富思维活动。如果把原地用脚内侧踢变化成走和跑动盘踢等动作,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