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9 09:23:10
据记者了解,这篇文章不是一名普通百姓随意写的
脂肪肝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肝脏疾病
“脂肪肝是种肝脏疾病,不是所谓的亚健康状态,更不是一种身体出现的正常现象,脂肪肝是不可小视的疾病,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这一点毋庸置疑。”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刘士敬教授开门见山地说。
刘士敬教授解释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脂肪肝是明确的疾病名称,主码是k76.001。世界主要卫生组织都相继制定了脂肪肝的防治指南,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分别制定了《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两部重要规范化文件,成为我国诊疗脂肪肝的标准。所以,毫不夸张地说,脂肪肝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肝脏疾病。
解放军302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姜天俊告诉记者,医学对脂肪肝的认识最早源于1842年Bowman的研究报告,其定义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人类肝脏含有少量的脂肪(每100克含4~5克)是正常的,但超过肝脏湿重的5%或显微镜下每单位面积30%以上的肝细胞有脂滴存在时就成为脂肪肝。过多脂肪对肝脏的损害也早已被医学证实,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脂肪变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超声、CT及核磁共振检查的普及与发展,脂肪肝逐渐引起临床关注。1986年Schaffner等提出脂肪性肝病的概念后,医学开始真正把脂肪肝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或独立疾病来对待和研究。
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医学书籍,没有“脂肪肝”这样一个病名呢?姜天俊认为,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尚无法完全解决温饱,根本谈不上“大鱼大肉”和“饮酒如饭”,加之医学水平的局限,脂肪肝发病率远低于当前,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医学书籍中没有“脂肪肝”这样一个病名是很容易理解的,正如医学书籍在1981年之前从没有艾滋病、1989年之前从不提丙型肝炎一样,但不提不等于说没有,只是医学当时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它而已。
脂肪肝的进展由轻到重
据刘士敬介绍,目前医学界将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无论是哪种脂肪肝,都有可能由轻到重,进展为脂肪性肝硬化,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脂肪肝的进展过程可以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这四个阶段是脂肪肝由轻到重的发展历程,分布的人数由多到少,呈金字塔结构。由于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处于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阶段,自身没有明显不适,似乎并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刘士敬进一步解释道,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由于长期饮酒造成,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男性≥40克/天,女性≥20克/天,可出现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和体征。如果患者没有任何饮酒史,但是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存在,应该考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B超和CT等影像学诊断检查有助于确诊。
脂肪肝对健康的危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三科主任孟庆华教授说:“我们之所以重视脂肪肝,不单单是因为脂肪肝本身对人体的潜在损害,同时还关联到其它代谢异常的疾病,包括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等。”
“脂肪肝是肝脏脂代谢失调的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肝脏损伤的致病因素,这是一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发展。”刘士敬认为,脂肪肝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度增加,其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因其分子量极小,很容易穿过动脉血管内膜在血管壁沉着,使动脉弹性降低,管径变窄,柔韧性减弱,最终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破裂,危及生命。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塞而猝死。和其他各种肝病一样,严重的脂肪肝进展到晚期同样会出现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各种肝病的最终结果往往是肝硬化,脂肪肝也不例外,肝硬化继发肝细胞癌的几率较高。脂肪肝对机体的消化系统也会有损伤,胃、肠、肝、胆都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机体摄取三大营养素(蛋白、脂肪、糖)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才能被机体所利用,脂肪肝患者肝脏功能受损,时间一长就会累及脾、胆、胃、肠。中医认为“肝胆相表里”,肝脏有病会影响胆囊的功能,临床研究也证实,脂肪肝患者中约20%~30%伴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姜天俊提醒广大读者,以下两种情况更需要特别警惕:一是妊娠急性脂肪肝(怀孕期间的脂肪肝),病死率高,预后恶劣,应及时接受医生的
对待脂肪肝有两种干预方法
对待脂肪肝既不能不当回事,也用不着谈“脂”色变,关键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干预。孟庆华认为,如果得了脂肪肝,有两种干预方式,一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二是药物治疗。首先要弄清自己脂肪肝处在什么阶段,有没有脂肪性肝炎或肝硬化的迹象,如有,应及时到专科医院接受治疗。其次要查清病因,应把自己的进食爱好、饮酒习惯、运动情况、体重变化、家族疾病等告知医生;同时,还要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标志物,以及血糖、血脂、碱性磷酸酶、转肽酶等,以排除相关合并症问题。如果仅仅是单纯性脂肪肝,通过饮食调整,加上科学运动,脂肪肝是完全可以逆转的。因此,脂肪肝防治一定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刘士敬特别强调:由于脂肪肝不是一个亚健康状态,而是一种疾病,即使是单纯性脂肪肝,终生不会发生肝硬化,但是脂肪肝的持续存在就会为脂肪性肝炎的发生提供良好的土壤。另外,脂肪肝的危害并不仅仅局限于肝脏的损伤,它对代谢紊乱、Ⅱ型糖尿病、血管硬化的影响有时显著超过肝硬化以及一些相关的并发症。因此需要科学干预,哪怕是转氨酶不高,哪怕是单纯性脂肪肝。虽然脂肪肝在早期阶段——单纯性脂肪肝阶段是完全可以逆转的,即使是脂肪性肝炎,通过半年或一年治疗可能也会康复,但难以逆转的是脂肪性肝硬化。脂肪肝能治好,但前提条件是治疗要早、疗程要长。脂肪肝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对原发疾病的控制,这一点比保肝药物的使用更有效、更重要。因为它的危害不仅仅限于肝脏,它对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的影响超过肝脏。保肝药物对于脂肪性肝炎患者,特别是对有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从而发展为肝硬化的患者,可以减少肝病残疾或死亡。
采访手记:
采访中,三位受访的专家都对记者讲述了在临床中遇到的拿脂肪肝不当病的病例,他们喝酒如常、饮食依旧,忽略医学指导,结果,脂肪肝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患者不在少数。由此可见,脂肪肝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控制脂肪肝需要医学科研,更需要科普健康宣传教育。经济发展了,医学进步了,以前人们所忽视的健康问题正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脂肪肝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课题,需要引起广大民众和医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和警惕,千万别再拿脂肪肝不当病!
脂肪肝的相关知识链接:
脂肪肝的基本概念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0%~50%,脂肪肝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脂肪肝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脂肪肝类似于急性、亚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较少见,表现为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并可短期内发生肝昏迷和肾衰,严重者可在数小时死于并发症,如果及时治疗,病情可在短期内迅速好转。慢性脂肪肝较为常见,起病缓慢、隐匿,病程漫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一般是在做B超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人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区疼痛、腹胀,以及右上腹胀满和压迫感。由于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与一般的慢性胃炎、胆囊炎相似,因而往往容易被误诊误治。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
病因之一:酗酒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
病因之二:营养过剩。长期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
病因之三:营养不良。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并不是说瘦人就不会得脂肪肝。临床上也常发现有的人很瘦但也患有脂肪肝,这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同样可引起营养缺乏性脂肪肝。如因患有慢性肠道疾病、长期厌食、节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胆碱、氨基酸或趋脂物质,从而使肝内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
病因之四:糖尿病、肝炎、甲亢、重度贫血等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为补充能量,体内脂肪酸显著增加,这些脂肪酸不能被充分利用,就会使肝脏的脂肪合成亢进,从而引起脂肪肝。60%肥胖患者会发生糖尿病,他们发生脂肪肝的比率较无糖尿病者要多2倍。
病因之五: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占成人肝炎的1/10,脂肪肝是常见类型。有数十种药物与脂肪肝有关,如四环素、乙酰水杨酸、糖皮质类固醇、合成雌激素、胺碘酮、硝苯地平、某些抗肿瘤药及降脂药等,都可以导致脂肪在肝内积聚。
病因之六: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密切相关。其中以高甘油三酯脂血症关系最为密切,多数伴有肥胖、糖尿病和酒精中毒。
此外,某些工业毒物,如黄磷、砷、铅、铜、汞、苯、四氯化碳等也可导致脂肪肝。妊娠、遗传或精神、心理与社会因素,如多坐、少
如何防治脂肪肝
脂肪肝防治归纳为十六字要诀:“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慎用药物”。预防脂肪肝要从年轻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十六字要决不仅可以拒绝脂肪肝,还可以将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等拒之门外。目前临床上尚无满意的干预脂蛋白代谢的药物。非酒精性脂肪肝去除病因为主,减重、饮食治疗并辅以药物可有效地控制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并促使病情逆转。以下药物可以考虑使用:1.胆碱:仅适用于营养不良性脂肪肝。2.生物膜保护剂:必需磷脂(易善力)和多不饱和卵磷脂,可减少肝细胞的脂变,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及其伴同的炎症和纤维化,但对不能戒酒者慎用。 3.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苷肽、水飞蓟素(益肝灵)、牛磺酸等具有一定的降酶保肝作用,并可减少诱发的肝纤维化。S-腺苷甲硫氨酸(蛋氨酸)对酒精性脂肪肝有效。4.熊去氧胆酸:对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是一种有良好前景的去脂药物。5.中药:大、小柴胡汤对脂肪肝有治疗效果。比较有效的药物有胆宁片、血脂康、绞股蓝总甙等,中成药由于毒副作用较小,应用前景广阔。
脂肪肝患者怎样饮食
有人认为,脂肪多了,少吃点荤的,干脆来素食不就解决了。其实不然,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脂肪摄入,非但没有作用,还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低血糖等症状。实际上,在总热能一定的情况下,高蛋白、适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一个都不能少,但要以合理分配为原则。其中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5%~20%(建议1/3以上为
脂肪肝患者怎样运动
治疗性运动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做出客观、综合的评估后,制定一个科学的运动处方,在运动方法、时间、强度、频率和运动量等方面做出具体量化指标,然后再对患者的适应性和疗效进行阶段性评估,不断调整和完善。各运动项目,由于其量化指标不同,所产生的“耗氧量”也不同。专科医生为你开设的运动处方,将为你度身量制。
运动处方的制定既要适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又要掌握其适宜的“耗氧量”,这样才能达到既合情合理、又科学安全的目标。脂肪肝的治疗需要综合措施,单纯靠药物既不经济又有害处,因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药物治疗在去脂降脂的同时又加重了肝脏本身的工作负担。而运动疗法既经济、又随意;既科学、又安全。但运动不能盲目、不能过头。
受访专家简介:
刘士敬: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类肝病,尤其对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疗效。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他倡导并积极使用中西医结合多联疗法治疗病毒性肝炎,取得重大进展。
出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孟庆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科主任。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在北京佑安医院从事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24年。以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的个体化治疗、重症肝病及疑难、危重症的临床营养支持和综合治疗为技术特长。目前承担北京市科委重肝研究课题,已先后承担局级课题二项,参与国家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三项,国际合作课题二项。已获得市级、区级科技成果五项。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学会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姜天俊:解放军302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在读医学博士,长期从事传染性疾病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对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有丰富经验,尤其对丙型肝炎、乙型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方面有较深入研究。已在国家科技部统计源期刊发表医学论文68篇,参编医学专著10部。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