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14 10:52:00
什么是“脆性糖尿病”?
“脆性”的含义是指病情极不稳定,血糖忽高忽低难以控制。“脆性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以及某些胰岛功能近乎衰竭的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认为是患者胰岛功能完全衰竭所致。由于患者完全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而后者在药代学特点以及调控方面均与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有显著区别,再加上缺乏有效的辅助调节功能,因此,很容易出现血糖忽高忽低、大幅波动的现象。
最先进的“双C”疗法
“脆性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很差,机体对胰岛素比较敏感,因而临床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无论是日常饮食还是药量调整都要格外谨慎。
“脆性糖尿病”主要依靠胰岛素强化治疗,而将动态血糖仪(CGMS)和胰岛素泵(CSll)结合起来的“双C”疗法,是目前最先进的强化治疗手段。动态血糖仪可以获得患者72小时的连续血糖值,准确反映患者的全天血糖波动情况;胰岛素泵可根据前者提供的动态血糖值精确设定泵的基础输注率和餐前大剂量,提供最接近于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输注,从而使患者的血糖得到平稳控制。对于没有条件装胰岛素泵的患者,可以采取一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或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每日1-2次注射胰岛素相比,这种一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给药方式更接近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模式,对减少血糖波动的效果更好。必要时,也可考虑加用某些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拜唐苹及胰岛素增敏剂),对于减少血糖波动也有一定的帮助。当然,除了胰岛素治疗以外,还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以及相对规律化的饮食及运动,强调少食多餐,这对于减少低血糖发作,保持血糖平稳同样十分重要。
治疗的三个注意事项
1.血糖控制不宜过严。由于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岛毁损严重,无论是胰岛素还是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都严重缺乏,血糖极不稳定,低血糖风险甚高。因此,对此类患者血糖控制标准不宜太严,空腹血糖控制在8.0-10.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3.0-14.0mmol/L即可,以避免发生严重低血糖。
2.胰岛素调幅不宜过大。脆性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十分敏感,胰岛素血药浓度的微小改变,也会引起血糖的显著变化。因此,对胰岛素剂量的调节应十分谨慎,以防止低血糖或血糖的大幅波动。
3.尽量选用胰岛素类似物。在实施强化治疗时,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取代中、长效胰岛素,用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取代短效胰岛素,可以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有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