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健康常识糖尿病胰岛素>

胰岛素使用的几个误区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0-19 09:01:33    

 

 

        胰岛素是人体必须的生理激素,它是人体唯一调节血糖的激素。由于糖尿病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胰岛素不足或抵抗,所以血糖难以控制,尤其是1型糖尿病和2性糖尿病胰岛功能已衰竭、妊娠糖尿病都需要及时补充足够量的胰岛素才能保持体内血糖处于稳定状态。否则会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是有许多糖尿病病友对使用胰岛素抱有很多顾虑,认为胰岛素用了以后会成瘾或重病时才能用,其实这是病友产生的一种误解。

        误区一:病情严重才用有些病人认为,用胰岛素治疗说明病情已到了晚期,意味着工作、生活不能再正常进行,因此拒绝胰岛素治疗。其实并非如此。1型糖尿病一经发现就必须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在应激状态、有合并感染等情况时也应使用。经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在确诊初期,胰岛素储备功能已经丧失了50%。早期应用强化治疗,对控制病情发展是有益的。

        误区二:用了胰岛素会成瘾这很多患难与共者普遍担忧的,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会成瘾,产生终身依赖,想戒就难了,担心2型糖尿病会变成依赖性糖尿病,有的甚至将胰岛素比成毒品。其实,胰岛素是人体必须的一种激素,没有胰岛素,人就不能生存。把胰岛素和毒品相提并论是完全错误的。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感染、意外、手术等应激状态时使用胰岛素,应激状态一过就可以停止使用胰岛素,恢复原来所用的口服降糖药或其他治疗。

        误区三:注射胰岛素疼痛、操作困难,有些患者担心注射胰岛素会疼痛,认为自己难以掌握注射胰岛素的技术。事实上,胰岛素笔已让胰岛素注射变得很简单,易于掌握,如使用无痛针头,还可使疼痛更加轻微。注射胰岛素每次仅需1-3分钟即可完成。

        误区四:被人看到会受到歧视,有些病人担心吃饭前注射胰岛素被人看到会影响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地位,甚至受到歧视。其实糖尿病不是传染病,只要控制好,就能健康的生活,既不会影响到其他人,也不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形象。

        误区五:生活方式受限,糖尿病患者不论采用哪种治疗方式,生活方式必须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控制糖尿病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所谓的生活方式受限,不是注射胰岛素造成的,而是控制糖尿病本身对患者的要求。

        误区六:测血糖太麻烦,有的病人认为注射胰岛素期间需要测血糖,比较麻烦。其实,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治疗糖尿病,都应认真监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和药量,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误区七:容易发生低血糖,只要了解低血糖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同时掌握自己血糖波动的规律,就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患者和家人应掌握一些低血糖的防治知识,外出时随身携带病历卡和食品以备急用。其实多数口服降糖药方法不照样也会导致低血糖。

        误区八:注射胰岛素会增加体重或引起水肿,胰岛素可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对于消瘦的患者可以增加体重,但一般不会导致肥胖。另外,少数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早期出现双足浮肿是与胰岛素的水内猪留有关,一般为一过性的,可自行消退,当然出现水肿医生会有办法的。

        误区九: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英国一项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已证明,长期应用胰岛素者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口服药物组,所以患者完全不用为此而担心。
Tag:胰岛素 误区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