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包括12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和即时留尿检测。前者需要病友留取24小时的尿液,然后测定白蛋白的含量,如果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8.8ug/min则为异常,提示肾脏已出现早期损害,应诊断为早期
糖尿病肾病。也就是说,在
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常规检查尿蛋白常常可是阴性,但此时尿微量白蛋白事实上已经开始升高。所以,认为尿常规检测正常,就不存在肾病,往往会造成糖尿病肾病漏诊。
至于24小时尿标本的收集方法,首先应该准备好一个清洁带盖的大容器,早晨某一时刻,如6:00点排尿一次,这次尿弃之不要,然后开始收集这一时刻以后的24小时排出的尿液,把所有尿液都收集到容器中。次日早晨6:00点再排尿一次,并把此次排出的尿液留在容器中。将容器中的尿液混匀,用量杯量出尿的总量,然后取少许尿样装在特制的尿杯或洁净干燥的小瓶内送医院检测。但夏季应注意在收集尿液的容器中要提前放入医院提供的防腐剂。并应注意收集的尿液应包括在这24小时以内,大便时排出的所有尿液。
如果糖尿病肾病严重到一定程度,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就会进一步增高。此时,通过常规尿液检查方法,就可以发现尿蛋白为阳性(通俗的说法是尿蛋白有几个“+”号)。这种尿蛋白加号,实际上已经在提示糖尿病病友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肾脏损害,病情进入了临床糖尿病肾病阶段,接下来就会以加速度方式不断进展到慢性肾衰竭。此时,为了进一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便于估计预后,我们还是主张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
另外,眼底检查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眼底检查还是肾脏等全身多脏器病变的窗户。眼底检查作为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对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事实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病变程度不是很严重的时候,一般并不影响视力,因此病友们难以察觉,往往被医生和患者忽视。所以,要想及早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并及早治疗并发症,糖尿病病友必须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一般来说,至少每年应该检查一次。眼底检查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即直接眼底镜检查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前者有医生直接观察眼底改变,方便简单;后者则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一般说更加准确。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择。 至于已经发生早期或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必须积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包括优质低蛋白饮食、西药降压、降糖和中医药辨证论治等。我们长期从事糖尿病肾病临床和科研工作,“八五”期间就开始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重点课题,“九五”、“十五”期间,又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糖尿病肾病项目,成果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目前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又斥资150万元支持我们提出的“中医全程干预糖尿病肾病进程综合方案”,在全国十家三级甲等医院推广,长期免费为患者提供中药颗粒剂。检测方面,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定期复查24小时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定期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肾功能指标,当然是更为重要。一般要求至少3个月要检测一次。因为只有定期复查,才能充分把握病情进展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