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认识误区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1-20 10:23:20    

 

        误区一:打胰岛素有依赖性
  不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对胰岛素使用顾虑重重,认为“打胰岛素会成瘾”,即使肾功能明显受损时仍然固执地延用口服药物降糖。其实胰岛素是人体内正常存在的生理物质,注射胰岛素是为补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减少1 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减缓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2 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肾负担。连续用药后病人不会对胰岛素产生精神上和躯体上的依赖,与毒品有本质的区别。

  误区二:中药无毒副作用
  有些中草药对所以,只有通过现代药效实验、毒理试验乃至循证医学观察才能客观评价药物的毒副作用。

  误区三:糖尿病肾病“不吃甜的,吃香的”
  有些糖尿病肾病患者认为糖尿病是富贵病,“不吃甜的,吃香的”,即不吃或很少吃主食,取而代之的是高脂,高蛋白饮食。虽然减少碳水化合物的量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但是以脂肪为主要供热源会导致酮症。同时,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有“背石头上山”之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最好是低盐低脂限蛋白。

  误区四:验尿糖不验血糖
  通常情况下,尿糖的多少能够反映血糖的高低,血糖超过160 - 180 毫克/ 分升以后才会从肾脏“泄漏”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肾糖阈”,但是在糖尿病肾病时,随着肾糖阈的提高,即使血糖超过180 毫克/ 分升(10. 0 毫摩尔/升) 时,尿糖有可能仍然是阴性,因此,判断糖尿病控制良好的可靠指标应该是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而不是24 小时尿糖定量。

  误区五:忽视血压的控制
  一般来说,糖尿病肾病患者对血糖、尿蛋白的认知程度远远超过血压,例如糖尿病病人就诊时很少主动要求测量血压,常常根据有无“头晕、耳鸣”等自觉症状判断血压高低。其实许多糖尿病肾病患者耐受了长期的高血压,自觉症状掩盖了真实血压值。英国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压的患者糖尿病相关死亡下降32 % ,出现糖尿病肾病危险性降低29 % ,降压所带来的益处远远超过了降糖,因此国际高血压联盟指出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是130/ 85mmHg ,如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大于1g/ 日,则血压最好降至125/ 75mmHg。

  误区六:拒绝透析治疗
  目前,国外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有30 多年的历史,挽救了大量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欧、美、日各国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患者5 年存活率达70 %以上。但是,除了经济因素外,多数患者因嫌麻烦,害怕肾功能受损而拒绝透析治疗。实践证明糖尿病患者提早透析可以缩短需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生存质量和长期存活率。

推荐阅读:

吃得过饱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目的

如何提高降糖药疗效?

糖尿病防治的误区

糖尿病与性生活

Tag:认识误区 肾病 糖尿病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