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0-05-28 12:00:39
1.神经病变型糖尿病足表现为局部温暖,麻木,干燥,疼痛消失,动脉搏动存在,可导致神经性溃疡(多发生于足底),夏科特足和神经病变型水肿,而神经缺血型则表现为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缺失,静息痛,足周溃疡,局灶性坏死坏疽。
2.两种类型的糖尿病足均易伴发感染,溃疡往往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通常为多种微生物感染,并迅速向周边组织蔓延,最终累及全身,感染引起的组织破坏是截肢的主要原因。
3.诊断神经病变型与神经缺血型糖尿病足的关键就是动脉搏动的有无,因此,动脉搏动的检查非常重要,而这一点恰恰最容易被忽略,只要能摸到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则证明缺血并不严重,若全部消失,表明血循环降低,测量压力指数(踝收缩压/肱收缩压)有助于判断,正常人其比值通常>1,缺血时则<1,因此,如果动脉搏动消失,并且压力指数<1,则可证明其缺血;相反如果存在动脉搏动并且压力指数>1,则可排除缺血,这对临床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因为这意味着大血管病变不是主要因素,故不需要做动脉造影。
4.但是临床上有5%~10%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非压迫性外周血管病变而使得收缩压升高,在有缺血病变存在时依然如此,因此,那些动脉搏动不能触及而压力指数又大于1的糖尿病足的诊断较为困难,有时,特别是足部水肿时检查者未能触及原本存在的动脉搏动,此时应该在多普勒超声定位后重新体检,若仍不能触及,则可能是血管壁中层钙化,应认为缺血存在,这种情况下多普勒超声血液流速,波形的检查和足拇趾压力的测定有助于诊断。
5.对于远端阻塞性病变,多普勒检查表现为波形异常,正常的快速收缩期搏动,舒张期流动消失,随着病变的加速,波形从变为扁平渐至消失,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可查阅相关书籍。
6.拇趾收缩压的测量需要一个专用的拇趾套和能够测量拇趾血流的装置,例如激光多普勒或体积描记器,拇趾压力≤30mmHg表明严重缺血,预后不良,另外,测量足背经皮氧分压若<30mmHg也证明严重缺血。
7.神经病变的程度需借助于检查对针刺和棉花的感觉以及震动觉(使用128cps的音叉)是否正常,检查是否存在对称性分布的袜套样外周神经病变,若膝和踝关节反射缺失也表明存在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的检查比较困难,可以根据有无皮肤干燥,皲裂,出汗异常等来判别。
8.一旦确诊神经病变,判断患者保护性的痛觉感是否存在至关重要,如果不存在则更易罹患糖尿病足溃疡,临床上比较有价值的2种检查方法是:振动测量和尼龙纤丝检查,可以使用手动振动阈值测量仪测量振动感,需要注意的是振动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测量值必须用同龄人数据加以校正,尼龙纤丝可以测量压力感觉阈值,如果不能感觉到相当于10g的直线压力,则表明其保护性痛觉感消失。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