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来临,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泡温泉成了人们休闲养生的好去处。温泉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常浸泡不仅有益身体健康,并且有医疗保健、美容护肤等多重功效。然而,温泉虽好,并非人人适宜。作为糖友,我们应提前做好哪些功课,才能“越泡越健康”呢?
四类人泡温泉需注意
1、血糖控制不稳者不宜泡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较好、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可以泡温泉。如果血糖不稳定,在温泉中容易出汗,造成脱水,引起血糖的变化。而且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感觉异常,对温度的敏感度较差,容易因为长久浸泡造成烫伤而自己不知。此外,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浸泡温泉,会使胰岛素吸收加快,因此要特别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2、心脑血管患者不宜高温久泡
温泉的温度较高,可使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脑血管患者在泡温泉时体温升高,当出水后温度骤然下降,一热一冷,短时间内极易引起血管猛烈扩张和收缩,诱发脑中风及心肌梗死。所以,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泡温泉时要注意选择水温不要太高(不可高于42℃)的温泉,浸泡时间不要太久,第一次下水不要超过10分钟,上岸休息半小时后再下水,之后每次下水不可超过15分钟。
3、皮肤有伤口、溃烂者不宜泡
温泉水富含的钙、镁、钠、碳酸氢等矿物质可软化皮肤角质,硫磺可杀菌,有助于改善银屑病等皮肤病。但如果皮肤有伤口、溃烂或霉菌感染的人就不适合泡温泉,因为这样不但会污染水质,还会使伤口恶化。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也不适合浸泡在高温的泉水中,以免使皮肤出现发痒、红疹块状的荨麻疹。
4、疲劳、饥饿、上火者不宜泡
温泉性温,泡久了会损伤津液,热性体质的人不宜泡,如具有脾气暴躁、喜欢上火、口角生疮等表现者,泡温泉会加重其上火的症状。泡温泉能促进血液循环,体力消耗大。处于饥饿状态或疲劳过度的人若泡温泉,可能会导致低血糖、晕厥。因此,最好在饭后1小时或稍作休息之后,再泡温泉。
泡温泉贵在把握细节
1、先暖后热,不可直接露天下水
急剧的温度变化会让人体血管剧烈收缩,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不要脱掉衣服后马上进入室外的露天温泉。正确的做法是先在室内温泉里将身体泡暖后,然后再裹着浴巾到离室内温泉距离较近的室外温泉泡,尤其是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选择不同温度的温泉时,应遵循先暖后热的原则。从低温度泉到高温度泉浸泡要循序渐进,逐步适应泉水温度。
2、泡温泉后是否洗澡?
泡完温泉后,除对肌肤刺激性较强的温泉如PH值在3以下的酸性温泉或8.5以上的碱性温泉,其他的温泉都不需特别去冲澡,只需要用毛巾将水擦干即可,这样能够更好地获得来自温泉中所含成分的滋养。但若是刺激性较强的温泉,为防止温泉水对皮肤造成损伤,泡完后应当以温水冲澡。
3、泡中药温泉有讲究
当归、红花等中药材能有效提高温泉的养生功效,浸泡时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池十分重要。气血不足、血虚者,可以泡当归池来补血活血,疏经通络;阳气不足者,可选择桂枝池、生姜池来温经散寒、提升阳气;感冒的患者可以泡薄荷池、苏叶池解表散寒;胸闷、胸痛,心情不畅者,可泡檀香池来疏肝理气、宽胸除烦。
《中华糖友》杂志是由“中华糖协”协办的糖尿病科普读物(双月刊),由瑞京集团出资免费发行,欢迎糖尿病患者订阅。
“免费”订阅方式:①将详细地址、邮编、姓名编辑短信至13811750268。②拨打010-65390268,由客服帮您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