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ef='/plus/search.php?keyword=痛风'>
痛风是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与尿酸排泄减少,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从而引发的一组疾病。在正常情况下,当人体温在37℃时,血中尿酸的饱和值是7mg/dl,当超过这一界限,尿酸就开始结晶析出,在一些组织内的沉积,导致
痛风性关节炎或肾结石发生率增加。现就最近在美国召开的第71届ACR会议上报告的
痛风研究最新进展及相关文献对
痛风发病机制的
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有关
痛风发病机制的
研究1.尿酸盐结晶对T细胞的直接激活作用
尿酸盐结晶通过刺激炎性介质的合成和释放诱发和维持强烈炎性反应。
ACR会议上有一项
研究表明,尿酸结晶在缺乏抗原提呈细胞和外在抗原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活化和促进人类原始T细胞增殖,使其过度表达CD70,这在T细胞和B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尿酸在非抗原依赖性系统中直接促进T细胞增殖活化的新发现,对于
痛风性关节炎和其他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的机械性炎性反应性应答的
研究有重要意义。此外,以骨侵蚀伴关节损伤为特点的
痛风性关节炎,其特征性病变为破骨细胞功能紊乱,
研究者发现这可能是由于尿酸钠结晶改变了细胞基质中物质平衡所致。
2.对
痛风性关节炎疼痛机制的突破性
研究IL-1被认为是炎症的始动因素。在本次会议上有学者指出,
痛风性关节炎所致的疼痛,主要是由于尿酸盐和双水焦磷酸钙结晶所诱导释放的IL-1所导致,并且制作了新型的
痛风关节痛动物模型,该
研究结果提示,阻断IL-1可以明显降低
痛风大鼠的关节疼痛。因此,IL-1可能作为急性
痛风发作治疗的新切入点。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
1.关于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目前还存在很大的误区
大量
临床资料显示,很多
痛风患者不是根据关节滑液的尿酸晶体分析确诊的,而是基于
临床印象。大多数
研究的
临床标准仍然是沿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急性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这个标准对于鉴别或者诊断
痛风性关节炎是不够准确的。比较可靠的客观标准是关节滑液的尿酸晶体分析。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强烈建议,
痛风确诊应该基于急性期或者先前发作目前无症状患者的关节滑液尿酸结晶的分析。
临床症状和放射学所见都不足以确诊,特别是一些代谢综合征患者很容易因此误诊入
痛风之列。
2.
痛风的诊断标准尚不理想
在本届ACR会议中,有学者报告,他们的
研究入选了于2005-2006年确诊的50岁以上的
痛风患者。诊断是根据
临床症状、放射学所见和显微镜检查获得。在1000例入选的患者中,诊断基于
临床印象者占64.93%,基于尿酸晶体分析者占25.75%,基于放射学诊断者占7.71%。样本中晶体阳性在急性期患者中占75.87%,
痛风石占14.49%。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在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中,以关节滑液尿酸晶体分析为标准者为数很少,很多时候都是基于
临床和其他检查作诊断。表明当前
临床诊断
痛风的标准不敏感且不特异。
痛风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已知高尿酸血症、
痛风和代谢综合征之间有强相关性,高尿酸血症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
2型糖尿病的危险。本届ACR会议中一项
研究资料显示,1210例新发2型糖尿病人中,患有
痛风病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要比无
痛风者高41%,而且在对血清尿酸水平进行校正后仍然有意义。该
研究指出,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正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
痛风病人中比无
痛风的患者高26%。还有
研究显示,尿酸水平每增加1mg/dl,发生
高血压的危险增加23%。1/4~1/2
痛风患者有高血压,但高血压发病率与
痛风持续时间无关。血清尿酸盐浓度升高和肾小管重吸收钠增多有关,血清尿酸盐浓度也与肾血流量、尿酸盐清除率呈负相关,而且直接与肾血管阻力相关。因此,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可能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