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6:39:59    

 

【关键词】 糖尿病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DM)患病率逐年增加,诊断、治疗和预防DM的水平不断提高,DM患者寿命延长,使得各种慢性并发症相应增加。DM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在增多。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属DM大血管病变,症状比较隐匿。但在50岁以上的DM患者中发病率可高达30%[1] 。较为严重的可导致下肢截肢和增加5年内心梗或卒中发病危险等严重不良预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1临床资料

1.1发病机制DM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与DM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主要是HDL2-C水平呈负相关。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促进脂质合成及刺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胰岛素不足则可通过减低脂质清除及降低血管壁溶酶体脂肪酶系活性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同时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流状态的改变,都能导致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血栓[2] 。

  1.2临床表现

1.2.1症状病变多广泛累及肢体远端,特别是膝盖以下的较小动脉,常为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分叉以下。最典型的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及感觉异常。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肢体静息痛。严重时,即使肢体下垂也不能缓解症状。下蹲起立困难。缺血的肢体肤色变黑、汗毛脱落、肢体麻木、刺痛、灼痛,晚上尤重,遇热恶化。最终在骨凸易磨损部位出现缺血性溃疡,破溃处极易合并感染。若治疗不及时,最终导致坏疽。

1.2.2体征病变下肢往往重于上肢。缺血的肢体皮温降低。狭窄远端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部位可闻及杂音,单纯收缩期杂音提示血管狭窄;连续性杂音则表明侧支循环形成不良。晚期出现肌肉萎缩、坏疽[2] 。

  1.3实验室检查

1.3.1踝臂指数(ABI)指踝/臂收缩压比值(采用Doppler装置)。对于年龄>50岁,有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或DM病史>10年的50岁以下的患者都应考虑接受该项筛查。ABI<1提示下肢动脉有明显狭窄;若<0.5则表明严重狭窄。

  1.3.2Doppler超声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血管腔狭窄的严重程度及其内血栓情况。可做定位及定量分析。

1.3.3动脉造影可直接显示动脉闭塞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最为直观可靠,但检查本身能导致血管痉挛加重缺血,一般作为手术或介入治疗的选择依据。

1.3.4其它如活动平板负荷试验、脉搏容积描记、Doppler血流速率曲线分析等。

  2治疗

2.1一般治疗加强患肢局部护理。穿着需注意保暖、宽松、避免外伤。如有破溃,可用抗生素和胰岛素局部外敷。对有间歇性跛行发作的患者,需有规律步行锻炼,坚持每日步行至出现症状,逐渐延长步行距离,可以促进侧支循环,改善缺血症状。

2.2药物治疗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是DM高凝状态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外周大血管病变的直接因素。因此积极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脂治疗是改善患者高凝状态的关键。要求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在DM患者早期就应干预,糖耐量异常阶段即应达标。将LDL-C<2.6mmol/L作为治疗的目标值。

2.2.1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可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是临床常用药物,维持量为每日50~150mg。

噻氯吡定为强效广谱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对血小板释放功能也有抑制,一般剂量每日250mg。尤其适用于对阿司匹林有禁忌或过敏的患者。氯吡格雷(clopidogel)与噻氯吡定化学结构相似,但作用更强。常用剂量每日75mg。

西洛他唑(cilostazol)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内环核苷酸升高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有外周血管扩张作用。常用剂量50~100mg,每日2次口服。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