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药品?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7:08:32    

 核心提示:
一种进价只要8元一盒的保健品却
要卖到80元,明明只是保健品却被吹
成是能治多种疾病的“药品”来误导
消费者。这种名叫“绿福牌”银杏灵
芝胶囊的保健品在兰溪的老年人消费
市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在商家的
鼓动下,不少老年人心甘情愿地掏钱
买了这种“银杏灵芝胶囊”,上了商
家的当。导报提醒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广大老年朋友,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得慎之又
慎。

事件回放

前些天,兰溪市民周有祥路经兰溪市老城区电影院门前时,看见有人在推销
一种银杏灵芝胶囊。听说这种胶囊可以治疗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于是孝顺的
他就花了1600元钱买了一个疗程20盒,准备给他年迈的母亲服用。周有祥拿回家
打开包装一看,发现一盒只有两小瓶,每瓶只有18粒胶囊。80元钱就买这么几粒
胶囊?这让周有祥觉得很不对劲。后来,周先生从其他药店中看到,该产品只需
15元一盒。然而,让周有祥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就是这样的保健品,却能吸引那
么多的老年人前去购买,这其中有什么样的奥妙呢?

从5月28日开始,每天早晨五点多,都会有数百名老年人来到位于兰溪市老城
区的电影院,参加“科创药业集团-成都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健康产品说明会”。
吸引他们的不是说明会本身,而是只要参加说明会就能免费领到的一小盒三粒装
的“药”。
前来听课的老人告诉记者,除了免费领“药”,他们来听课也是为了学到一
些保健知识,了解这种名为“绿福牌”银杏灵芝胶囊的“药”的作用。老人们非
常相信主办方的宣传,认为这种“药”不仅对胃有好处,而且可以治疗高血脂、
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疾病,并纷纷抢购。
同样的产品,药店只卖15元一盒,在会场上却要卖80元一盒,这样的差价
又是怎么回事呢?
会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公司一级营销人员,这种2瓶一盒每瓶18粒的
银杏灵芝胶囊,出厂价为98.36元,零售价为138元,他还出示了一份四川物价局
价格认证中心对胶囊价格进行认证的文件。至于为何出厂价98.36元却仅售80元,
营销人员解释说,这是为了促销,让利给广大老年人的优惠价格。
记者联系了兰溪市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并将营销方手中的价格认证书传真
给四川省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副主任李建明。李建明看过传真件后说:“看了你
们传真过来的认证书,第一假是公章假的,我们公章比你们传真过来的公章大一
圈,他的公章是假的;第二假是字体不一样,间距、行距不够,比较窄,我们的
间距行距比较宽;第三假是名称不对,我们认证的是‘绿福牌’银杏胶囊的价
格,他改成了‘绿福牌’银杏灵芝胶囊;第四假是我们28号文件是一个和培训有
关的文件,我们认证的‘绿福牌’银杏胶囊是27号文件,不是28号。”
根据保健食品盒上的电话号码,记者又联系到了成都新世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位分管销售的经理。从这位经理口中了解到,这种“绿福牌”银杏灵芝胶囊的
出厂价只要8元。

兰溪市工商人员在现场执法检查时发现,该产品在宣传时存在大量违法行为。宣
传单上有“本品经急毒性试验,均未发现毒性反应,适宜长期服用”、“产品功
能:调节血脂,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内容,这是不合法的。为此,
工商部门已依法责令其停止销售,并作出了罚款1万元的处罚决定。

行骗步骤

一般情况下,这些“主办方”前期都要举办一个讲座,义务为老年人提供体
检服务等作为“诱饵”,同时宣传其产品,凡是来听课的老人都可以领到免费的
保健品。部分主办商还会在听课时让一些混入人群中的医托去现场说法,送锦
旗,蒙骗老人。
在取得老年人初步信任后,再转入他们的“正题":推销他们的产品。由业务
人员“一对一”地对参加会议的老人“各个击破”,鼓吹自己就是该产品的“受
益者”。
在营销人员的轮番“轰炸”之下,很难有老人不动心。即使有老人半信半
疑,业务员们又会发挥“亲情”攻势,以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别亏待自己的身
体”、“花钱买健康”等煽情语句,让老人乖乖地掏钱。有些甚至还夸大、捏造
病情,亮出“专家门诊”的旗号,误导老年人购买所谓“对症下药”的保健品或
药品,实际是“哄你没商量”。

受骗原因

骗子为什么能轻易地把老年人骗到手呢?主要原因是抓住了老年人的心理,
事先准备了一套缜密的营销策略:
老年人本身活动量小,得到的信息量也少,所以他们的信息相对封闭。老年
人对健康的需求与渴望又特别强烈。不爱上医院,怕候诊时间长,怕乱,怕吵,
所以有人到家门口给自己量血压、测血糖、推销药品,老年人求之不得。
许多老人体弱多病,生活平淡,缺乏健康安全感,心理上迫切需要来自社会
的关心和保健、医疗服务。如果对老年人的关心、照顾,不定期回访,容易使他
们产生错觉,误认为促销人员是真心诚意对他们的。
从众心理,喜欢跟风。别人买了怕自己没买会吃亏。
部分老人专心养老,无形中脱离了社会生活,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新骗术缺
乏了解,降低了警惕性。
一些不法之徒正是利用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趁机牟取暴利。

导报提醒

导报提醒,老年人要增强“免疫力”,学会抵制天价药品、保健品的诱惑。
有病要到正规医院医治或药店买药,若出现问题,也可及时解决。若是买了流动
摊贩上的药品或保健品,会给自身维权带来麻烦。

链接

保健品虚假宣传招数多多

消费者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招数一:夸大“保健”功能
功效按相关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中有关保健功能、产品功效成分、标志性成
分及含量、适宜人群、食用量等的宣传,应当以相关部门批准的说明书内容为
准,不得任意改变。但是,一些保健食品在宣传时往往通过宣传折页、口头宣
传、媒体科普宣传等将这些保健功能过度“演绎”,从而使保健功效被任意夸
大。如“免疫调节”往往被宣传成提高免疫力,进而宣传成有“抗传染病”“抗
肿瘤”等作用;“抗疲劳”则演绎为增强肾功能,并配上暧昧的字眼和图片,从
而隐含增强性功能的功效。
招数二:渲染治疗效果
本来,按照规定,保健食品的宣传不得使用含有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不得
直接或者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或者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该保
健食品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也不得含有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但实际
上,一些保健食品在宣传时,不但使用与药品相混淆的词语,还经常用一些绝对
性语言,如“安全、不反弹、无毒副作用”等。为了引导人们认同其“治病疗
效”,生产经营者还会组织一些所谓的“公益活动”,如评选减肥明星、抗癌英
雄、健康老人等等。让这些人现身说法,并借助媒体进行报道。这样,在消费者
心目中,一些保健食品的功效比药品还要“神奇”,还要有效,从而被误导。
招数三:组织“义诊”咨询
目前,一些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者为了给消费者树立一种权威性,往往会与
新闻机构或一些协会、学会联合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健康教育讲座、免费检测等
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会买通一些医学专家或所谓的“医学专家”,进行保健食
品的推广。同时,他们会进行一定的“攻关”,使这些本来很平常的活动被新闻
媒体大篇幅报道。借助这样的活动,他们不仅推销了产品,而且扩大了产品的知
名度,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消费者对其产品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治疗
效果”的认同感。
招数四:依托名人效应
一些保健食品请一些文体名人或医学名家为其说话,为其代言,大肆进行虚
假宣传。相声演员郭德纲代言的“藏秘排油”减肥茶广告就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一些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利用名人效应,让产品销售量大幅攀升,最后受害的
是消费者和保健品行业。
面对这些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的“招数”,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适当
掌握一些相关知识,以识别其广告的真假,以免上当。根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
必须标明保健食品产品名称、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保健
食品标识、保健食品不适宜人群;保健食品广告中必须说明或者标明“本品不能
代替药物”的忠告语;电视广告中保健食品标识和忠告语必须始终出现。如果发
现保健食品不这样宣传,就要警惕起来。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