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医药公
司在一些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以及晨
练场所等地方,打着“义诊”旗号,
实为诱使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或医疗仪
器的情况,6月15日,南宁市卫生监督
所向社会发布了今年第2号就医安全警
示,提醒市民谨防“义诊”骗钱。
当心“义诊”有陷阱前不久,在南宁市大沙田,一位患有
糖尿病的老人被人带到某酒店参加一个
“义诊”活动。活动中,“医生”向他介绍了某种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并给
了两天的“药”让老人免费试用,说如果效果好,再来买。随后,“医生”婉转
地让老人留下200元押金。等到第3天,老人再到酒店“试药”时,“义诊”的工
作人员已无影无踪了。
记者从南宁市卫生监督所了解到,近年来,南宁市卫生监督所接到不少对这
类非法“义诊”活动的投诉,仅今年,就已经有5起。从卫生监督部门查处的情况
看,这些“义诊”的非法行医活动均打着正规医药机构的旗号,以为群众免费体
检为幌子,既没有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工作人员也无任何医师资格。
看清“义诊”惯用伎俩
为了让市民能辨清这些“义诊”的真面目,卫生监督部门针对违法“义诊”
活动惯用的几种骗术和危害性,向广大患者发出以下卫生监督警示:
“义诊”专盯中老年人。违法“义诊”组织者抓住有的中老年人贪图小利、
看病心切的心理,利用其防范意识较为淡薄的特点,高价兜售一些所谓的药品和
器械。为了增加老年人对“义诊”的信任,组织者常常以“服务百姓”为幌子与
某些单位的“老龄委”、街道居委会或小区管委会接洽联系,这样既能解决场地
问题,又能骗取大家的信任。
卖的“药品”多为保健品。在多数情况下,“义诊”卖的不是药而是保健
品。有关法律规定,保健品不得宣传疗效,因此保健品很难通过广告宣传,而
“义诊”则能避开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管,还节省了大笔广告费。“义诊”将保健
品打扮成“有病治病,无病滋补”的良药,甚至还宣称“包治百病”。如果将保
健品当药品的行为被现场戳穿,“义诊”促销人员则狡辩:“这是新药,生产批
号申请需要好几年时间,现在正在申请过程中,不久就会批下来。这个药治愈了
好多患者,买药还是要看疗效,不要只看批号。”患者如听信“义诊”促销人员
的谎言,购买这些保健品当药治病,会贻误治病,危及身体健康。
宣传时忌讳说“收钱”,扮演乐善好施的“天使”。“义诊”人员在散发宣
传单时,一定会强调可以免费“体验”国际先进仪器的治疗,“感受”当代高科
技发展的成果。并宣称如果到大医院去看病肯定要花费几百元、上千元,以此作
为“诱饵”。
采取免费赠药的诱骗方式。采取先用后买等方式,赠送一两天的药,以消除
老人的戒备心。当老人真要买时,“义诊”人员会说,要达到最佳效果需用三四
个疗程的药,哄骗患者多买多用,等老人服用两三个疗程发现无效时,“义诊”
人员往往已不见踪影,联系电话也停机不用了。
收买一些“患者”当“托儿”。这些“托儿”现身说法,编造故事,不遗余
力地宣传“义诊”推荐的保健品或器械的神奇疗效,欺骗中老年人。
重金雇佣“大夫”看病。这些“大夫”煞有介事地介绍“义诊”推荐产品的
所谓独特功能和疗效,花言巧语、想方设法地将患者的无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
重病、此病说成彼病,然后再“对症下药”,开出几个疗程的药。这些“大夫”
一般都没有行医资格。
慢性病人是其专攻对象
据卫生监督人员介绍,这些“义诊”活动推销的“药品”,很多都是针对一
些难治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
高血压、高血脂等。
卫生监督员提醒广大的中老年朋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千万不要为蝇头
小利让自己蒙受损失。发现这样的“义诊”活动,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举
报,协助打击违法活动,保护自身健康权益和经济利益免受侵害。举报投诉电
话:0771-2439685(昼夜),2439619(工作日)。(记者伍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