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简称
53号令)已从2007年5月1日起实施,
对医院用药品种“多选二”的规定,
一方面巩固了部分药企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则在某种程度上关上了新药
进入医院的大门。但目前,有业内人
士认为,该办法对我国生物制药和仿
制药有深远影响,尚未从药品降价风
暴中喘过气来的医药企业将再度陷入
迷局。“多选二”引发药企震荡
“多选二”是“同一规格,两种药品”的简称。
在4月中旬大连举行的全国药交会上,生物制药和化药企业对“53号令”反响
强烈。甚至有观点认为“多选二”使“中国生物制药和化学药到了最危险的时
刻”。一些药企担心,强势厂家可能会垄断个别医院的药品经营,排斥同类品种
进入,形成独家销售的局面,出现新一轮的药品垄断、药品腐败。
一位医药代表认为,“多选二”可能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医院同一通用名药品只保留两家,有可能一家进口或合资,另一家国
产。在国产产品中,医院可能的选择是,保留中标价格最高的那一家。
二是医院借此机会与厂家谈判,要求厂家做额外贡献,根据贡献情况确定去
留,此类似于二次招标。
三是同一医院仍保留几个同品种的药品,根据产品厂家中标价的不同,零售
价也不尽相同,那么,在发药前,划价就变成关键环节,发哪一家产品都在这个
环节了。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认为,医院选择厂家不宜过少,以便不同
剂型、不同规格的能调剂补充。因为过少的选择,对仿制药生产企业极易产生不
公和过度抑制。这不利于合理用药的实现,“看病贵”也得不到缓解,而且影响
国内仿制药生产企业未来的发展。
外企成大赢家?
作为国内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的代表之一,通化东宝药业总经理李聪担心的
是,“53号令”的实施会否使民族制药企业在与外企的竞争中再次处于不利地
位?“目前大医院使用的医药高端产品几乎全部被外企与合资企业垄断,‘多选
二’将使新药进入医院难上加难,短期看,市场萎缩;长远看,国内企业将不愿
在生物制药和化学药上再投入资金进行研发,这将影响整个行业的自主创新。”
从中华医学会的权威杂志上了解到,目前中国的
糖尿病人数已居世界第二,
迫切需要高效安全、价格低廉、易被我国糖尿病人接受的胰岛素。然而多年来,
中国的胰岛素市场一直为两家外企占领。另据了解,目前中国医保每年在胰岛素
上的支出是20亿元,其中外企占了95%的市场份额,如果“同质同价”的要求得
到批准,意味着外企要降价10%左右,中国每年用于胰岛素的医保费用将节约2亿
元,患者负担也可随之减轻。
另外,目前国内的许多学术会议外企积极赞助提出的条件就是不准国内企业
参加。几个月前在黑龙江举办的一个治疗糖尿病的全国学术会议上,3家财大气粗
的外企提供赞助,把国内厂家都挡在了外面。
吉林省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章桂杰说,多数医院选择药品确实更倾向于合
资或进口的“原研药”,因为临床效果比较稳定,同时也涉及用药习惯问题。但
她同时指出,其实国内企业生产的同类药品多数也能达到治疗要求。
通化东宝实业集团总裁李一奎认为,由于我国医保实行的是按比例报销,患
者、医院和药厂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因此患者和医院都喜欢用贵药。
在德国,如果患者使用价格比较高的胰岛素类似物,医保只支付普通胰岛素价
格,因为“不能证明胰岛素类似物比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效果更好。”李一奎
建议我国的医保制度也应改为“按某一规格药品的最低金额报销。”这样,患
者、医院和厂家才能实现一种利益制衡。
是挑战也是机遇
吉林修正药业集团宣传部长李长海认为,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进展到现在,
应该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不仅仅要保证患者利益、医院利益,同时也要保证药企
的正常利益。“如果医药企业都不行了,老百姓看病吃药??二’对制药企业来
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吉林省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章桂杰说:“‘多选
二’限制了医院进药的随意性和一药多厂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规范了当前数千
家药企的“混战”局面。如果这个规定执行下去,一些研发能力不强的小药厂将
被淘汰出局,有利于一些大企业做大做强。”
长春长生基因销售经理贺国有认为,“‘53号令’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但
是不同的企业还是可以找到各自的生存空间。比如:边远地区、县市医院和社区
医院,仍然有拓展的空间。”
东宝药业总经理李聪建议,在“多选二”过程中,国内药企生产的、取得国
家专利的产品可以不受限制,这样能调动药企研发的积极性。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李大魁说,质量、信誉、价格、服务、公平是原则。他
建议,医院的两种药应分别为原研药一种、仿制药一种。这样既能满足各种不同
层次的患者需求,也能减少医院筛选中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