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条体内可能不“瘦”
科技日报报道,英国科学家近日
警告说,清瘦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中
那么好,瘦人尽管外表看起来很苗
条,但是体内却有可能是个“胖
子”。他们的心、肝和胰等重要器官
内的油脂,有可能比肉眼看到的皮下
脂肪要多很多。有关专家指出,那些通过饮食而不是运动保持体型的人,尽管他们看起来的
确很苗条,但却容易将脂肪储存在体内。那些看起来清瘦的人,会被自己的外表
所迷惑,以为自己并不肥胖。这样的人其实并不会因为身材苗条,而比一般人得
糖尿病和其他心脏疾病的风险低。看来,对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肥胖”,现在
有必要重新审视了。
“肥胖分为外周肥胖和中央型肥胖。中央型肥胖也称腹型肥胖,包括3种肥
胖:腹壁脂肪、大网膜、内脏。内脏脂肪如果占总脂肪体重的20%%以上,就成为
腹型脂肪堆积。”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研究中心主任曾明德教授解释道。人们
一般往往以腹壁脂肪的堆积程度、腰围大小等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却忽视
了内脏器官油脂的堆积,而这恰恰是我们应该特别加以重视的地方。
警惕内脏脂肪堆积
人体的哪些内脏容易形成油脂堆积呢?“肝脏、胰腺、脾等内脏组织都可能
堆积油脂。其中,最主要是肝脏。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5%%,超过了
就可能形成脂肪肝。”曾明德说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脂肪肝诊治
中心主任范建高教授进一步解释道:“为什么是肝脏呢?因为肝脏是新陈代谢的
枢纽。糖类、脂肪都要经过肝脏进行消化。”
对于内脏油脂的堆积过程,医学界已经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曾明德介绍
说:“内脏油脂有三个来源,一是外周脂肪组织动员或分解之后进入血液,进而
流入到内脏。这是内脏油脂的主要来源;二是通过外部饮食,摄入过多,经过肠
胃吸收、代谢进入内脏。进入的第一个内脏就是肝脏;三是内脏组织自我合成
的,可以由脂肪酸合成,也可以用糖类进行合成。”其实,在正常情况下,人体
摄入的油脂主要是堆积在脂肪组织中的。但是,超过脂肪组织吸收的限度,就会
发生一种叫作“脂肪异位”的现象,导致内脏脂肪堆积。
范建高简单描述了“脂肪异位”的过程:“当人吃多、吃好了,消化不够的
话,脂肪就会堆积在脂肪组织中。但是对于成年人而言,脂肪细胞的数量是恒定
的。而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也是有限的。当脂肪组织饱和,就不能够再堆积脂
肪。脂肪就会转移到其他的组织,这就是所谓的‘脂肪异位’。比如说,转移到
肝脏、骨骼肌、心脏等。”
“脂肪异位”造成的内脏器官油脂堆积,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很多的危害。
“脂肪异位的发生,会导致脂肪毒性,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糖尿病
等疾病以及葡萄糖毒性。另外,内脏油脂过多会损伤内脏的功能。”范建高说
道,“所以有人说,体重增加不要紧,就怕肥胖;肥胖不要紧,就怕腹部胖;腹
部胖不要紧,就怕内脏肥胖;内脏肥胖不要紧,就怕肝脏胖。”曾明德也认为,
脂肪沉积一方面会造成就地功能损害,比如脂肪在肝脏堆积形成脂肪肝,在胰腺
堆积会损害胰岛细胞的功能;另一方面,脂肪可能会移位,造成系统性损害,比
如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脾肿大等疾病。
要保持“收支平衡”
既然内脏油脂堆积会对健康引发如此多的危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
抑制和减少呢?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科学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收支平衡”,是日常生活
中避免内脏油脂堆积的最基本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收支平衡’,每天
的摄入量与消耗量保持平衡。如果没有完全消化掉,就需要额外的运动和锻炼。
人体多余的热量,只能转化为脂肪的形式。因此,如果能量过多,就需要运动把
它消耗掉。”范建高建议道,“不过,这还仅仅是基础性治疗。”曾明德继续
说,“从医学角度,减少和抑制内脏脂肪堆积,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减少脂
肪从脂肪组织向非脂肪组织移位和分流。也就是说要认真对待肥胖问题,要减
肥。第二,帮助细胞代谢。因为如果过多的脂肪从细胞内向细胞外分流,对人体
的损害更大。第三,必须减少有毒的脂肪酸。脂肪内基本物质脂肪酸,分为无毒
脂肪酸和有毒脂肪酸。要做到减少有毒的脂肪酸,就必须保持人体内饱和脂肪酸
和非饱和脂肪酸比例的协调。饱和脂肪酸来自于动物,非饱和脂肪酸来自于植
物。因此,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利于身心健康。”
对于最可能堆积脂肪的肝脏,范建高提出了防治建议:“通过饮食途径额外
补充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E以及β胡萝卜素等,有助于防止酒精性
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在他的个人网站上,还写着这样一段文字:“一日三
餐定时限量,早餐要吃饱、中餐要吃好、晚餐大半饱,避免过量摄食、进零食
(特别是甜性零食)、吃夜宵等不良习惯,以免扰乱代谢功能,诱发肥胖、糖尿
病和脂肪肝。对常年嗜酒者来说,彻底戒酒是预防酒精性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而一切其他所谓的治疗措施均系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