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如此便捷的今天,不少人对
在线看病寄予了厚望:患者鼠标一
点,网上医生圣手回春。然而,记者
在调查后发现,在线看病并不是我们
想象中的那么美。在互联网的另一
端,人人都是医师,个个都是专家。
圈套一环扣一环,就等人来钻。
身份神秘 记者在百度上输入“网上医院”、“医生在线”、“专家在线”,搜索出上
千万条相关信息。记者点开二十多个能提供“在线看病”服务的网站,发现此类
网站大部分免费,只需注册成会员,便可享受免费就诊的待遇。除了少部分网上
医院有医生在线诊断外,其余大部分是网友将病症发布在网上,医生上网看到后
再回复处方。在众多网上医院的网站,记者没看到任何从医资质方面的证明,也
未见到经卫生部门审批的卫审字批号。
记者打开“中国
糖尿病网”,点开“专家在线”,结果显示糖尿病专家1.糖
尿病专家2.糖尿病专家3.糖尿病专家4.以及专家助理8均在线。记者点击糖尿病专
家1,却链接到专家助理。专家助理让记者直接向他咨询,记者要求与专家对话,
他称专家正在忙,让记者要么打电话,并告诉电话号码。记者问他,专家都是哪
些医院的医生,这位“专家助理”只说他们都在郑州,但不肯透露这些“专家”
的姓名及都在哪些医院工作。
变身医托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一些网站的在线医生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医托”的作
用。一些小医院通过在医院网站上设“医生在线”吸引病人咨询,咨询中则努力
说服病人到自己医院就诊,并以网络预约可免挂号费为诱饵吸引患者就诊,从而
提升医院的就诊率。这些“在线医生”可以随时根据患者咨询的病情给自己“更
换”科室。
记者点开一个名叫“民众健康网”的网站,发现该网站醒目位置就有“在线
医生”链接,轻轻点击即可进入与“在线医生”交谈页面。记者以胳膊上长红点
为由进行咨询,并询问网络那端的“在线医生”是哪个科室?对方称自己正好就
是皮肤科医生,并称需要看到记者的具体情况,才能对症诊断。随后他告诉记者
自己在北海医院出诊,要求记者留下姓名和电话进行预约,称通过网上预约,可
以免除挂号费。在记者一再要求下,对方终于告知记者,“到医院时你和导医说
你已经和皮肤科蒋莉主任预约好即可”。记者追问:你就是蒋莉主任吗?对方答
是。
随后记者拨通北海医院电话,但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海医院确实有大
夫叫蒋莉,但不是皮肤科,而是中医科的。记者随后又联系到中医科的蒋莉,对
方称自己就是刚在网上和记者聊天的人,“没有患者的时候我就会在线解答”。
同时,她在电话里一再要求记者确认哪天去北海医院就诊。
一个小时后,记者接到自称是北海医院吴大夫打来的电话,也要求确认自己
哪天去医院就诊。记者还从这名吴大夫处了解到,民众健康网就是北海医院办
的,在线医生也都是北海医院的。
只为卖药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网上医院”更是挂羊头卖狗肉,看病是假,卖药
是真。他们挂在商业网站上,其中大部分是广告性的医疗宣传,抓住患者“急病
乱投医”的心理,给自己安上“专家”、“主治医师”等冠冕堂皇的称谓,以此
来迷惑患者,借此推销自己的产品。
记者联系了中国硬皮病康复网的“在线专家”,网络显示一名“魏医生”正
在和记者对话。记者简单描述了病情后,这位“魏医生”称该医院临床观察应用
五痹胶囊系列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并推荐记者购买五痹胶囊系列药物。
记者注意到五痹胶囊系列药物正是该网站隆重推荐的“特色药物”。
明文禁止
与互联网上在线看病热火朝天形成鲜明对比,记者打开北京各大医院网站,
发现大多数医院在线内容只是简单的图片和简介,没有发现一位在线医生。有医
院管理者坦言,医院的专家每天在门诊和病房都忙不过来,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在
网上回答患者的问题。
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和医生进行网上诊断、网上治
疗、网上开处方及网上打广告等,这些行为都被《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
办法》明文禁止。她还告诉记者,目前经卫生部门审批的医疗机构,都不允许开
设“在线医生”,“看病是医疗行为,在网上看病不能见到真人,诊断肯定不准
确”。
记者查阅了《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发现《管理办法》明确
规定: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
治疗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属于医疗行为,必须遵守卫生部
《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只能在具有《医疗机构执业
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
业内人士指出,网上就医维权困难。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病人网上看病一旦
诊断有误或自己吃了药产生严重后果,会给向相关部门举证投诉带来极大的不
便,很难及时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