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双林:“酸性体质”这个概念就是我提的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5:26:01    

   梁双林一直自称是“酸碱平衡”理论的首创者,他是江苏一家生物制品公司的董事长。生产甲壳素及其衍生产品等营养食品,是这家公司的主要任务。按照梁双林的理论,多数人都是“酸性体质”,吃他们公司生产的碱性的“第六要素”就能解决问题。

  虽然,他每年都会在中央电视台做几次酸碱平衡的推广活动,奈何结果并没有如他所愿。到现在为止,一个酸性体质的首推者,都没有成功说服大部分中国人接受他的产品,“我们现在生产这样好的产品,95%的产品都出口给外国人了,这实在很遗憾。”

  “央视几乎每年都找我们”

  什么样的人算是“酸性体质”?为什么过去从未有过这样的说法?

  我觉得这是个现代病。九几年以后,大家都吃得多吃得好,但是为什么生病更多?我们讲营养过剩会导致疾病,因为过剩的营养在体内都呈现出酸性化状态,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酸性的体质,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我们吃进去的这些东西,提供能量和热量的时候,也会产生很多的酸性物质,在我们体内积累的话,沉积在肝脏当中形成脂肪肝,影响到我们胰岛素的活性。

  你是什么时候提出酸碱平衡的概念?理论依据是什么?

  2001年5月份,最早是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的一次专家研讨会上,主题就是人体健康与体内酸碱平衡。当时我提出的酸碱平衡的概念,在50年代的医学教科书上就有。这个在国外很流行,但是一直没有人把它跟保健联系在一块。教科书上提到的酸碱平衡都是疾病状态下的,我们只是把它跟保健联系在一起。

  你的公司过去一直是生产型企业,而非科研单位,怎么突然就提出人体保健理论?

  大的环境上,健康的宣传都把预防提到首位。我本来就是搞生化的,是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1986年毕业的,我们公司之前就生产甲壳素。在做研究和推广的过程中发现,甲壳素对很多的疾病都有帮助,也有些保健的作用。后来通过研究发现,因为它带有一个强碱性的集团,能够清理我们血液当中的杂质,清理我们的胃环境和细胞。2005年的时候,我们跟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了一个项目:如果细胞受到酸性物质污染以后,细胞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我们的产品,确实能够让人体受到酸性物质污染的细胞恢复活性。

  酸性体质的说法提出来之后,你们是怎样给这个概念做宣传的?

  当时在2001年首次做酸碱平衡的研讨会时,我们就邀请了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的编导一起参加。他们觉得很新鲜,当时就决定做一次相应的宣传,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后来几乎每年都找我们做节目。之后很多报纸都进行了转载。

  2002年,我们又针对一些疾病做了相关的工作,比如糖尿病就是一个典型的酸性体质病。我们发现糖尿病人的体质,很多都跟酸性体质有很大关系。03年《健康之路》又邀请我们企业做了一期节目,叫《百病之源——中老年人的酸性体质》。这期节目创下了《健康之路》播出以来的收视之最。热线电话和来信都非常多。04年又请我们做了一次。

  你的酸碱平衡理论,有没有专门针对的人群

  应该说没有。我觉得从小孩就应该开始注意这个问题。酸碱平衡的人群针对面是非常广的,不是到50岁、60岁才有,年轻时候都在积累。打电话咨询的人群还是中老年为主。年轻人对保健关注不够,意识比年纪大的人要差,年纪大的希望活得更长久。

  “宣传上需要用疾病做功课”

  你说的酸碱平衡理论主要是针对大众保健养生,但在报道中更多看到的是酸碱平衡攻克某某病症,为什么?

  我们做养生这个概念,面比较广,所以说做铺垫工作是非常多的,不一定有人接受。事实上,很多的人关注酸碱平衡,或者关注我们产品,可能都是在一种病态的前提之下: 我吃你的东西,会给我疾病的本身带来什么样的帮助?我们,包括同类的其他一些厂家,在做宣传的时候,必须找一些小一点的突破点,在疾病上做一些功课。一个没病的人,我让他来改变酸性体质,他未必就能接受,有了病更容易注意到我们。我们通过酸碱平衡的道理来解释它,老百姓非常容易理解。

  酸碱平衡这个理论是你提出来的,却被其他商家拿过去做宣传,你有没有觉得被抄袭?

  很多厂家都在用,包括做水的。大家都在做,因为酸碱平衡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大家都在利用。我觉得这是好事,因为一个理念不是靠一个企业就能够宣传起来的,多一些人来参与,把这个事情做大。

  人体有自动平衡的功能,按照你的理论,好像是这种平衡必须通过外在的干涉才可以达到?

  人体本身是一个酸碱平衡的系统,没错。人吃进去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它也产生一些副产物。人本身也有排出这些副产物的能力,比如呼出二氧化碳。“非典”的时候,为什么很多病人要用呼吸机,因为二氧化碳呼不出来的,就是酸中毒。如果累积得过多,就不能完全充分代谢。不能充分代谢的话,多余物质导致酸性的物质的积累。

  人的正常血液PH值是7.35~7.45。按你的说法,7.4以下都算酸性体质,这样的话,酸性体质的人岂不是太多了?

  是这样的,酸碱平衡,西医定的标准是7.35~7.45,但人的酸碱度经常处于7.40以下。如果人的酸碱度低于7.35的话,就变成酸中毒。但如果你7.36,没有到达中毒,但也是处于酸性体质的状态。

  我们说的酸碱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比如说,我今天中午吃了薯条,可能20分钟之内就是一个酸性的体质,但我的体内有碱储备,可以中和酸性物质。正常的人用这20分钟就可以纠正过来,但酸性体质的人,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才能纠正。现在相对,酸性的人还是比较多。北京301医院的赵霖大夫,他是卫生部首席营养专家,他提出来:亚健康是什么?亚健康就是酸性体质。

  要平衡过来,应该怎么做?

  首先要从源头上来解决。少吃酸性食品,加强锻炼。更关键的,是要补充“第六要素”,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个营养要素。第六要素就是用来给你清理大扫除的,它不是药,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含有游离氨基碱性基团的可食性动物纤维,是一种生物碱,能吸附酸性物质,能改善人体内环境。

  你们公司生产的用来平衡人体酸碱的“第六要素”,人均每月消费需要多少?

  现在的价位治疗是200多块一个月,日常保健是100多,我想将来这个价格还会降。现在我们的很多费用还放在宣传上面。将来更多的人接受它之后,就跟牛奶大家每天都喝一样,可能每个月就跟喝牛奶的钱是差不多的。

  西方人的饮食结构,比我们更加偏“酸性”,他们怎么办?

  我可以告诉你,我们这个产品的生产,国内应用的5%都不到,95%都是出口的。我们现在生产这样好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为国外生产的。我们自己国内不销售。在国外普通药店,普通商店,都能买到。

  不同体系的疾病论

  酸性体质疾病论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脂肪肝、糖尿病、中风、癌症,任何一种能叫得上名字的疾病都是因为酸性体质所致。原因是人摄入的营养多余身体的需要,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在体内积累酸性物质,让体液呈酸性,最后导致疾病。尤其是代谢性疾病,更和酸性体质脱不了关系。

  中医的疾病论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得病,是因为体内的阴阳平衡被破坏。致病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外因,比如自然环境、天气、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压力和内因,比如人的性格和体质。人体系统应该是天(自然气候、空间物理)、地(地理环境、水土饮食)、人(社会制度)、人的精神面貌、个体体质禀赋等的统一整体。

  西医的疾病论

  西医认为各种疾病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不是简单的一种因素所致。以糖尿病为例,分I型和II型,是由于胰岛素功能减退引起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形成的代谢障碍疾病。很多糖尿病人后来都会呈现酸中毒现象,是因为疾病所致,而不是酸中毒引起糖尿病。此外,除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外,有些糖尿病是遗传所致。
Tag:
        

相关文章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