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7 15:37:57
新闻回放 限糖也应提上日程
在前不久结束的“甜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上,美国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营养中心教授阿达姆先生告诫中国公众说,“糖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食品添加剂,值得警惕。”
阿达姆先生指出,“甜味食品富含能量,比如可乐、饼干、巧克力、冰淇淋等,如果人过多地摄入这些甜味食品,必然导致能量在体内堆积,引发超重或肥胖。”
目前,国外科研工作者已就“甜与健康”达成共识,提出了“甜的管理”的概念。我国专家也建议国内有必要引入这一概念,通过宣传让人们学会合理消费糖,并在日常膳食中少吃含糖量高的饮料、水果、点心等,注意控制糖的摄入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造物主真的很神奇,体谅人们“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便让人的味觉细胞中有很多甜味受体,人吃了甜味食品后,甜味将通过神经传导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于是,我们的身边被各种甜味食品包围了,可专家提醒,当你在享受这份愉悦的时候,需要小心能量过剩带来的各种健康问题。
精制糖,每天最好不要超过25克
人民医院营养师、中国保健协会特聘讲师柳鹏在谈到是否应该“限糖”的问题时认为,人们应该先搞清“糖”的真正含义,然后再谈是否应该“限糖”,如何“限糖”。柳鹏介绍,糖在营养学上属于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和蛋白质、脂肪同为能量营养素(产热营养素)。因为低分子碳水化合物的水溶液有甜味,因此碳水化合物也称为糖类。它可分为单糖、双糖、寡糖(低聚糖)和多糖四类。大部分寡糖和多糖是没有甜味的。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果糖主要存于水果、蜂蜜中。常见的双糖有麦芽糖、蔗糖、乳糖,蔗糖常见于甘蔗、甜菜、蜂蜜中,白糖、红糖就属于蔗糖。常见的寡糖为棉子糖、水苏糖,水苏糖常见于豆类植物中,不容易消化吸收,易产气。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糖原和糊精,淀粉主要存于土豆、面粉、大米等谷薯类食物中。就甜度来讲,最甜的糖是果糖,蔗糖第二甜。柳鹏提醒,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和正常人一样,多糖是可以吃的,单糖、双糖等精制糖尽量不要吃。
至于经常说的少吃糖,柳鹏强调是指要少吃精制糖,他认为人们每天蔗糖的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25克。25克的白糖是什么概念呢?在人们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克,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只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的话,25克糖的数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
少吃糖,巧吃糖
高级营养保健师张雅云认为,白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经常吃糖会造成维生素缺乏、缺钙、缺钾等营养问题。另外,世界卫生组织曾调查23个国家的人口死亡原因,该调查显示:长期高糖饮食者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者短约10~20年,也就是说,糖吃多了还会“减寿”。
张雅云也强调,大量吃甜食虽然有害,但如果少量并在合适的时候食用,对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血糖浓度降低的时候,少量吃糖可以紧急补充。低血糖患者饥饿时会感到眼前发黑、四肢发软,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喝一杯糖水。不好好吃早饭的人,临近中午时常会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这时如果吃点甜食,就能快速恢复大脑功能。此外,运动医学研究证实,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前如果补充少量含糖饮料,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成绩;运动之后及时补糖,可以消除疲劳。普通人如果在洗澡前、饥饿时、需要提高注意力时少量吃糖,也有好处。
限糖从限饮料做起
近日,《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导致美国人肥胖的罪魁祸首并不是那些看起来油腻腻的炸鸡、薯条,而是几乎没有被人们纳入热量计算范围的含糖饮料。这些饮料“携带着超乎人们想象的热量”,“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体重秤上的磅数不知不觉地“飙升”。该文章指出,看似清淡的饮料给人们体重带来的影响是因为高热量的食物容易导致饱腹感,抑制人的食欲,而饮料非但不会减少人们的食欲,冰凉清爽的口感还有可能让你胃口大开。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加上从饮料中摄取的热量,总热量就增加了。
无独有偶,前一阵香港消委会对30种瓶装绿茶进行了测试,发现部分瓶装绿茶含糖高达9.2%,卡路里含量比一罐可乐都高。类似的调查,在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曾进行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也购买了几种人们常见并经常饮用的饮料,对其中所含蔗糖量进行了检测,以方便消费者拿捏自己的“限糖”力度。
芬达橙味汽水600ML
统一鲜橙多450ML
原叶冰红茶480ML
雀巢冰爽茶480ML
脉动维生素饮料600ML
康师傅酸梅汤500ML
麒麟午后红茶?340ML
蔗糖总量50.10克
蔗糖总量30.38克
蔗糖总量30克
蔗糖总量13.63克
蔗糖总量9.60克
蔗糖总量27.95克
蔗糖总量21.83克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