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
的西方化,我国
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升
高。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达
到2%~6%,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糖尿
病前期,即空腹血糖受损(IFG)或葡萄
糖耐量减低(IGT)。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也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在糖
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预防和控制中,生
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治疗和加强运动
等)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饮食治疗不仅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在预防
高血压、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疾病方面也有重要的
作用。
生活方式干预有效预防糖尿病发生
我国大庆研究和美国糖尿病研究计划(DPP)的结果均显示,生活方式干预(包
括饮食治疗和加强运动)能够预防IGT向糖尿病的转变,并能使IGT向血糖正常转
变。
我国大庆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阻止IGT向2型糖尿病方向进
展。该研究纳入了1986年大庆市33个卫生保健中心筛查的11060例患者,其中577例
为IGT。研究者将其随机分至对照组和3个治疗组(饮食组、运动组、饮食加运动
组),随访2年,观察这些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糖尿病累积发病率,对照组为
67.7%,饮食组为43.8%,运动组为41.1%,饮食加运动组为46.0%。每个干预组糖尿
病的发病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美国DPP的结果表明,生活方式干预比药物更能有效减少高危人群糖尿病的发
病率。DPP研究随机纳入平均年龄为51岁的3234例空腹血糖或者餐后血糖升高的非
糖尿病患者,平均体质指数(BMI)为34.0,其中68%为女性。研究者用安慰剂、二甲
双胍(850mg,每天2次)或者生活方式干预(以体重下降7%为目标,每周运动至少150
分钟),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对患者的作用,平均随访2.8年。结果显示,三组患
者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安慰剂组11.0%、二甲双胍组7.8%、生活方式干预组
4.8%。与安慰剂组相比,生活方式干预可减少58%的发病率,而二甲双胍可减少
31%。对预防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比二甲双胍更有效。
此后关于糖尿病预防研究均显示,虽然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均能预防糖尿病
的发生和发展,但是预防强度均低于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得到越
来越多试验的证实。DPP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时,医师必须帮助患
者设定可行的目标并督促其达到既定目标。
生活方式干预越来越受重视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第41届欧洲糖尿病年会上颁布了2型糖尿病
治疗指南,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改变饮食习惯(控制高
糖、高脂肪食物和酒精的摄入)和加强运动,鼓励增加运动时间和频率(需要的时候
不少于30~45分钟/天,每周3~5天或者每周累计150分钟)。该指南强调了营养咨询
和饮食建议对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意义,提倡用饮食调整和合理锻炼来配合药物和胰
岛素治疗,预防发病或控制病情进展。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6年发布的糖尿病治疗指南对饮食治疗做出了更具
体的规定。例如,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为总热量的45%~65%,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
能低于130g/d。蛋白质摄入应占平均能量摄入的15%~20%,但肾病患者蛋白质摄入
比例不能超过总能量的10%。脂肪应占总热量的25%~35%,饱和脂肪的含量应低于
7%。该指南同时鼓励糖尿病患者多吃豆类、粗粮谷物、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膳食纤
维的食物,通过限制蔗糖的摄入来减少热量摄入,鼓励患者选择FDA批准的低热量的
糖乙醇(甘露醇、木糖醇、山梨醇等)和塔格糖等甜味剂。
生活方式干预重在具体落实
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前,需要了解自己每日所需热量,了解饮食中所含热量,减
少每天静坐的时间等。在具体落实中,患者应关注体重,尽可能减少看屏幕时间(电
视、电脑等),养成定期进行体力活动的习惯,避免“偷懒”(如仅上几层楼也不走
楼梯而乘电梯)。
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选食瘦肉、禽类及豆类等,避免直接摄入动物脂肪。牛
奶及乳制品应尽量选脱脂、含1%脂肪或低脂牛奶。不吃含人造奶油等部分氢化的
脂肪(反式脂肪),在选购食物时应注意参考食品包装上的关于食物成分的介绍。多
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盐和糖。吃禽类前去皮,吃鱼或肉禽类时不用油炸的烹调方
法。
此外,社会、政府及个人都应从各方面创造条件,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
惯,预防糖尿病。